自贸区缘何暂难扩容 各地申报被叫停
从“一哄而上”到“紧急暂停”,各地自贸区申报热潮的降温,除了让地方政府对中央的改革思路有了重新考量外,也令企业对此次改革机遇有了更为理性的思考。
据报道,由于中央高层对自贸区申报存在的问题“不甚满意”,愈演愈烈的自贸区申报热潮被紧急叫停,并打回重新审查。“自贸区”这个继经济特区、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及保税区等之后备受地方政府青睐的新平台,短期内将很难再出现于其他省市。
“自贸区是一个制度创新的高地,而不是政策洼地,这是其与以往改革试验区最大的不同之处。”5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副主任肖波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在其他申报地市无法给出更好发展思路之时,自贸区的盲目扩围既徒劳无功,也存在较大风险。
“其实,在上海自贸区注册分公司时,我们更多是想享受税收等政策优惠,但来了才发现这里优惠政策寥寥,绝大多数是制度改革机遇。”山东华远外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华远告诉导报记者。
不过,数月的实地发展,仍令其深感金融改革等政策给企业带来的便利及推动力。“仅通过对接自贸区吸引的大量外资客户,就使我们的交易额同比增加了三成。”李华远说。
自贸区的“镀金”机遇
“都说自贸区会给企业带来改革红利,但到底是什么红利,企业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5日,李华远在电话中对导报记者表示,自贸区分公司设立后,企业并未享受到多少优惠政策,“不过,分公司今年的进货量增长迅速,并带动总公司营业额创出新高。而且,这只是公司获益的一部分,我更看好以后的发展前景。”
李华远坦言,在自贸区设立分公司伊始,他对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寄望颇高:“公司长期从事进口产品批发零售业务,在多个沿海地市保税区都设立了分公司和仓库。相较而言,多数保税区都是通过税收优惠、政府补贴及土地优惠等政策吸引企业的。”
实际上,就在自贸区成立前,市场也多传出将给出15%企业所得税率的消息,这令李华远兴奋不已。然而,在去年9月国务院公布的自贸区总体方案中,李华远并未看到上述细则,甚至相较于其他保税区来说,自贸区在税收优惠、补贴政策上的吸引力更小。
“当时的想法是不去了,继续做好其他几个分公司。”李华远说。不过,2013年底一名企业家朋友的介绍又令其重新对自贸区产生了兴趣。彼时,那名企业家称,自贸区成立3个月来,仅当地仓库的租金就涨了1倍,写字楼更是炙手可热,租金涨了三四倍有余。
“如果不是有旺盛的市场需求,价格不会涨那么快。”李华远认为,自贸区必然有其独到的吸引力。随后,经过实地探查及了解,其愈发对这个新一代的“改革试验区”产生了兴趣,并最终选择在此设立分公司。
李华远认为,自贸区吸引他的一是便利、快捷的审批环节,二是富有创新性的金融服务,三是自贸区对外资的强大吸引力。“仅各项进出口审批精简就能节省企业大量时间成本。同时,自贸区内开放的本外币兑换制度及逐渐放宽的资本管制,令我们与外企在交易结算上变得更加灵活。自贸区负面清单的设置还吸引大量外资进入,拓宽了我们的业务渠道。”李华远说。
李华远数天前看到的一则消息更令他心动———自贸区内一企业通过与银行、外资融资租赁公司的合作,获得了一笔价值700万美元的境外低息贷款。“现在国内贷款利率依然处于高位,如果这种模式推广开来,自贸区内企业的融资瓶颈将一定程度上得到破解,竞争优势就更强了。” 他认为。
“试验田”尚待成熟
采访中导报记者注意到,正因为自贸区改革带来的种种政策便利,其成立后对各地企业的吸引力变得愈发强大。
仅山东而言,近期就有多家公司发布了在自贸区设立分公司的消息。如山东威达(002026)今年3月公告称,公司拟以自有资金2000万元在自贸区设立上海威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新公司经营范围为航运、船舶类环境保护设备的研发、调试安装及销售。
对于成立新公司,山东威达表示,主要是想利用自贸区的优惠政策优势,吸引国际高端技术、管理人才的加盟,加快公司向环保领域的拓展力度。
此前,山东能源集团下属临矿集团等鲁企也均表示过进军自贸区的意图。
“自贸区能够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并为企业进行国际投融资提供更好的平台。”肖波表示,受益于自贸区内国际金融等政策面的放宽,外贸、金融、物流等行业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不过,肖波同时表示,由于自贸区运营时间较短,尚难有成熟经验向外推广,暂时只能起到一个“试验田”作用。“应该说目前各项工作都处于推进阶段,特别是一些开放的内容及制度创新模式,还有一个落地的过程,所以目前难以总结提出可以复制推广的成熟经验。”
李华远也表示,其自身感觉上海自贸区在资本管制放开、人民币自由可兑换方面仍有较大推进及改善空间,若此时就推广至其他基础欠缺的地区,不仅很难达到自贸区想要达到的效果,甚至会有一定风险。
“申办潮”背后隐忧
实际上,“经验尚未成熟”很可能也是此次中央叫停各地申报“自贸区”的主要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4年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申报自贸区的有20多个。然而,与地方的热情高涨相比,中央的态度一直较为谨慎。此次叫停,更是让第二家自贸区的审批在短期内难见下文。
肖波认为,在自贸区经验尚未成熟的背景下,各地纷纷提出筹建“自贸区”,均有着“不甘其后”的考量,“不说自贸区概念带来的吸引力,就说自贸区建设带来的大兴土木、招商引资,就是一笔可观的政绩。”
然而,老式“圈地引资”背后存在的隐患已被中央高层辨明,与自贸区破旧立新的战略意图更是背道而驰。据悉,即便是上海,在反复修订自贸区方案的6个月时间里,也经历了非常艰难的转变过程。从侧重制造业投资准入到解决服务业的投资准入与服务贸易的便利化,从一开始希望有一些优惠政策到最终中央要求营造一个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思路上的转变堪称巨大。
“更重要的是,自贸区金融改革开放的风险应该处在可控范围内,这就决定了自贸区不能盲目建设。”肖波表示,“比如自贸区资本账户开放以及利率和汇率水平如果管理不慎,会给整个金融形势带来严重影响。加上很多地方建设自贸区的条件还不成熟,仓促上马也将导致风险大增。”
经济导报首席记者 时超
- 天津力争北方第一个自贸区:一开始起就是国家主导2014-12-11
- 第二批自贸区批复在即2014-12-09
- 第二批自由贸易园区望尽快推出 天津福建或在列2014-12-08
- 上海自贸区利率市场化差临门一脚 专家担忧搞死银行2014-12-02
- 福建官员:国家领导APEC期间已决定粤闽津试点自贸区2014-11-21
- APEC会议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2014-11-12
- 上海自贸区汽车平行进口已获批 价格低15%至30%2014-11-07
- 中财办与一行三会组团调研沪自贸区 关注金融对外开放2014-10-29
- 高层明确自贸区尽快扩散2014-10-28
- 天津自贸区方案呼之欲出 定位凸显自由贸易港2014-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