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回应唱空:央行多件锋利兵器尚未出鞘
新华网北京6月24日电(记者 蒋旭峰 徐兴堂)“中国经济去哪儿”从未像当前这般受全球关注。“微刺激”是否会加码成“强刺激”?宏伟的改革路线图能否完成?这是怀疑论者心中的一连串问号。不过,他们忽略了一点,中国经济正经历的“短痛”或许是改革“长策”中的应有之意。
在悲观者眼中,中国经济今年似乎不缺“坏消息”: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下探至6个季度以来的新低7.4%,前5个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速17.2%,比前4个月回落0.1个百分点,5月份半数大中城市的房价环比下跌……
在质疑河的左岸,有人担忧,中国经济增速略低于7.5%就要崩盘,楼市能够“绑架”整个中国经济。在质疑河的右岸,有人批评,中国经济过于倚重固定资产投资,甚至一些必要的投资项目也被质疑为制造泡沫。质疑河的负能量漩涡无法为中国经济巨轮指明航向。
风物长宜全球量。评判一国经济,如同给体操选手打分,切莫忘记评分标准和其他参赛对手。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陆瑞安指出,目前全球经济增速达到约7.5%的国家不多,除中国以外皆是“小体量”经济体。
风物长宜辩证量。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在众多产业已有他国捷足先登的全球一体化时代,难有无成本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美国、亚洲四小龙都经历了高速到中速的经济增长换挡和转型阵痛。总体而言,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较金融危机期间已有改善,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窗口期”。
单求高经济增速不难,中国正寻求增速与质量之间的最优平衡点,这一大棋局需要善谋善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秘书长林建海强调,中国的改革措施可能会降低一些增速,但应该着眼于中长期内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短期的经济结构性改革可以为长期的提质增效夯实基础,北京大学教授黄益平等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加速或稳定之前有一定放缓是正常的。
风物长宜全面量。中国经济崛起是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关键因素,但近年来经济的短期失衡也已暴露,与投资和出口的高增长相比,消费需求增长仍显乏力,光伏等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信贷、影子银行与楼市快速扩张显露过热风险。这需要决策者未雨绸缪地进行逆周期调控,为中国经济去“虚火”、增“实力”、减失衡、降风险。
短期经济波动受总需求变动影响,长期经济增长则由潜在供给能力决定,长期增长的源泉在于通过改革释放红利并提升潜在供给能力。细心的观察人士会发现,中国近期采取了包括针对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减税政策、鼓励创新、降低部分行业的准入门槛等改善供给端的改革,而非仅仅强调需求端的短期管理。
切中改革要害是艺术,完成改革路线图需要定力。李克强总理近期在两院院士大会作报告时就强调,在坚持区间调控中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瞄准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定调控“靶点”,在精准、及时、适度上下功夫。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评价说,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对世界和国内经济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观察人士认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近期提出的“新常态”思维,为应对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和改革攻坚“三期”交汇特殊阶段的挑战指明了方向。
风物长宜客观量。质疑者往往片面强调中国经济的下行风险,而忽视中国政府“稳增长”所拥有的政策资源和空间。李克强近期访问英国时明确表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从全球范围看,中国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不算高,中国央行可动用的多件锋利兵器尚未出鞘。中国有能力使经济保持更高增速,但决策者有意“点刹车”,楼市等行业的调控也属主动为之。
中国经济能否成功转型一直饱受质疑。尽管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三年走缓,但是就业势头并未减弱,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去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例大幅下降……这些信号都在提醒质疑者,中国经济转型的初步成效已悄然显现。
- 国际观察|多重因素助推去年国际金价“狂飙”2024-01-26
- 央行月末逆回购力度加大 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2022-12-02
- 央行开展7天期20亿元和14天期100亿元逆回购操作2022-09-19
- 面对物价、房价变化,货币政策将如何应对?央行最新披露2022-08-12
- 欧洲央行开启加息进程(经济透视)2022-07-22
- 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传递了什么信号?2021-06-01
- 传全年新增信贷冲刺10万亿2014-12-12
- 人民币两日暴跌超500点 央行现维稳身影2014-12-10
-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还看不出转变货币政策取向需求2014-11-28
- 央行今日不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本周净投放350亿201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