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银行落户幕后:上海险胜新德里博弈一年终成

2014-07-17 08:46: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7月15日的巴西福塔莱萨,在金砖银行冲刺落地的最后时刻,印度仍然希望将总部放在新德里。但在俄罗斯和巴西的支持下,总部选址最终定在上海,印度则获得了首任行长的提名权。

  就在这一天,金砖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CRA)于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期间正式建立。两大合作机制的诞生,也打造出“微缩版”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尽管要到2016年才会正式投入运作并开始放贷,但金砖银行的落地,还是引发广泛关注。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获得的《福塔莱萨宣言》,金砖银行初始核定资本是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是500亿美元并由各创始成员国均摊。

  复盘金砖银行诞生历程

  从胎动到落地,金砖银行的诞生历时两年,其中既有多边合作,亦不乏双边博弈。

  巴西贸易与投资促进局北京办事处首席运营官于醒虎昨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金砖银行的筹备主要由各国的财政部门牵头,外交部门也会参与。

  根据公开资料,成立金砖银行的想法是在2012年3月的第四届金砖国家峰会上提出的。2012年12月,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首届金砖国家经济形势研讨会”上表示,金砖国家正在研究成立发展银行的可行性。

  2013年3月,刚接任财政部长的楼继伟在南非德班金砖峰会后表示,金砖银行的推进“需要整合各方利益,共同来完成”。楼继伟还说,有的国家有需求,有的觉得跟自己关系不大,中国应该多发挥作用,“形成共识,不要试图想说服谁,这是国家利益。”

  财政部信息显示,金砖国家财政部门自2013年8月正式启动成立金砖开发银行的谈判,共举行了7轮谈判。发布这一信息的是财政部国际司,它被外界视为参与金砖银行前期筹备的一线机构。

  从这一刻开始,关于中印博弈的报道开始见诸报端。有印度媒体报道称,中国建议将总部设在上海,并有意以更高出资比例提高贡献,由此对银行的相关事务有更大掌控权,这使新银行成为博弈焦点。

  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朱杰进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印度一直希望金砖银行总部落户到它那里,当时提了条件,包括平均分配股权,因为这直接涉及到话语权大小的问题,这个中方本来不同意,但最后让步了,敲定五国均等出资。

  事实上,就在本届峰会的《福塔莱萨宣言》即将宣布前的冲刺阶段,各方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上仍然纠缠不休。

  就在会议前一天,印度在银行总部选址上还十分高调,希望将总部设在新德里。金砖五国印度理事会主席坎沃(Onkar Kanwar)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金砖银行的建立能让我们五个国家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个银行中每个国家都应该有同样的投票权。总部在新德里更合适。”

  “我们知道本届峰会必须要有关键性成果,但印度等国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上纠缠不休,其实还是给参会者很大的压力。”一位接近谈判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当时甚至有人猜测新银行可能要再等一年落地,不过最终中印双方峰回路转达成协议。”

  北京时间7月16日面世的《福塔莱萨宣言》最终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规定新银行总部落户上海,新行长由印度人担任。

  “这是一种妥协,其实也在预料之中,印度新任总理在国内被冠以民族主义称号,而且这是其在国际舞台上的首秀,印度国内对金砖国家峰会上中国和印度的表现都非常看重,印度势必要取得一定成果,至少总部和行长要有其一,其实对于上海作为总部,除了印度之外的其他国家均没有太大异议,但印度希望借此作为筹码来换一个比较体面的地位,在面对与中国的谈判上,印度国内非常敏感。”上述接近谈判人士表示。

  对于最终成果,朱杰进对本报分析称,根据协定英文版,现在这个银行的名字叫新开发银行(new development bank),“我对这个很惊讶。这个名字是印度人的主意,印度说这个钱不仅贷给我,还要贷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因为对我们来说,毕竟是金砖国家弄出来的,如果把金砖这个字眼抛开,就是一定要淡化金砖的色彩,只是强调这是个新的开发银行”。他认为,这是除出资比例外,中方做出的另一个让步。

  另外,中印以外的其他三国也获得了自己的“角色”:非洲区域中心将设在南非,首任理事会主席将由俄罗斯提名,首任董事会主席将由巴西提名。至于行长的轮值顺序,则是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和中国,换届周期为五年。

  最终在博弈一年后,金砖银行正式落地。在达成共识的过程中,中方强调了各方的“团结合作”以及“互谅互让”精神,于醒虎也不认为中国和印度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竞争,“金砖银行是大家合作,大家都是赢家”。

  详解金砖版“世行”与“IMF”

  就功能设计和发展愿景来看,世界银行正是金砖银行的模板,后者的诞生有其增强新兴市场存在感的主观愿望以及增加资金支持的客观需要。

  成立金砖银行的最直接动因,是为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提供融资支持。长久以来,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国际多边开发银行话语权由发达经济体把持,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正值大兴土木的投资时期,但资金获取渠道存在瓶颈:一是投资项目一般周期长、回报慢,商业银行并非完全支持;二是不少新兴市场经济体和收入增速不断提升,已经超越了世行扶贫的门槛。

  巴西总统罗塞夫在金砖峰会上的讲话中也暗示现有金融治理需要完善。本报记者从巴西官方获取的罗塞夫讲话稿显示,金砖银行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融资提供了新的选择,由此弥补国际主要金融机构的信贷不足。

  对于金砖银行的惠及面,于醒虎预计,它不只是协助金砖国家,也可以协助整个发展中国家。他同时表示,来自金砖银行的贷款未来会有利率优惠,1000亿美元的规模可能会在未来适时扩容。

  另一方面,与金砖银行一起落地的,还有比照IMF设立的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其初始承诺互换规模为1000亿美元。各国最大互换金额为中国410亿美元,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各180亿美元,南非50亿美元;但这部分资金除非成员紧急需要注资,其他时间仍然存放在各国央行的储备账户中。

  IMF在救助方面严苛的条件曾经使得一些新兴市场国家错过最佳救助时机,而建立新的救助机制就是为了给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提供除IMF之外的另外一种救助机制。

  对于两大机制的成立,西方舆论普遍认为可能挑战原有的世界银行与IMF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这两大布雷顿森林机构的最大股东国均为美国,其中世行行长长期由美国人担任,IMF的唯一否决权也属于美国。

  但金砖国家对上述两个机制的定位,始终强调的是“补充”而非“挑战”。

  有接近金砖国家谈判的中国学者对本报记者表示,两大机制是为避免传统机制在某些时间点失灵,给相关国家的经济运行带来困境,或者说是金砖国家集团乃至以后的新兴市场开展自助的金融制度安排。

  新华社昨日也评论称,从现有信息看,两大机制不仅规模远小于世界银行和IMF,且业务范围较为局限,更多的是对现有机制必要、及时和有益的补充。

责任编辑:刘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