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骗贷风波续集 多家银行起诉追债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 一些银行为了完成考核指标,拼规模,拼利润,忽视安全性、流动性,甚至不惜放松信贷标准,放弃尽职调查 ]
青岛港商品骗贷丑闻持续发酵,近日涉及其中的众多银行正在通过法律途径追回贷款。
据外媒报道,花旗集团正在起诉瑞士贸易商摩科瑞(Mercuria),以向Mercuria追讨存放在青岛和蓬莱港的超过2.7亿美元金属的预售款,因中国对青岛港融资骗贷的调查导致花旗要求Mercuria提前付款。
“在虚假抵押以及重复抵押的情况下,银行几乎无抵押物可以处置,只能采取诉讼方式进行追债。”北京一家专注于金融借贷纠纷案件的匿名律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花旗、渣打业绩受连累
随着调查的持续,外资行和贸易商开始纠缠起来。
花旗认为,青岛港调查结束,作为提供融资的银行,花旗有权得到Mercuria的付款。
但Mercuria辩称,目前缺少足够的青岛港相关信息,并不足以让Mercuria提前付款。同时这批金属的权利和义务均属于花旗,花旗应承担与青岛港存储金属相关风险,而不是Mercuria。Mercuria声明还称,诉讼程序的目的正是理清合同双方关于存放在青岛和蓬莱的金属的权利和义务。
花旗近期季报称,截至今年6月底,花旗向在中国港口储存的金属提供了约4亿美元融资,其中约有2.85亿美元的金属融资与青岛和蓬莱港口有关。
与花旗业绩受影响一样,渣打同样受青岛港骗贷调查连累。
今年上半年,渣打香港区税前盈利8.68亿美元,同比减少16%,盈利下滑主要缘于渣打要为青岛港的涉事贷款做出1.57亿美元的大额拨备,贷款减值同比大增1.33倍,拖累利润增长。
6月初,青岛港被曝正在调查铁矿石仓单是否被用于重复质押从不同银行骗取贷款,6月中旬,中国青岛港大港保税仓库被关闭,该地的金属交割暂停,而当时正值当局对铜、铝和氧化铝融资欺诈进行调查。随后多家外资银行纷纷承认牵涉其中。
据不完全统计,有近20家内外资银行卷入铜等有色金属融资业务,这些金融机构涉足青岛港有色金属贸易融资业务的融资额在200亿元左右。此后,内外资银行普遍削减对中国商品融资交易的敞口,而部分卷入青岛港有色金属融资骗局的外资银行则叫停了针对部分中国新客户的金属融资业务。
据悉,德诚矿业(德正资源子公司)是青岛港大宗商品融资骗贷调查事件的中心,此前因涉嫌利用同一批金属库存重复骗取融资贷款而遭到调查,多家银行牵涉其中。
7月中旬,渣打银行表示,已经在香港对德诚矿业相关负责人启动法律诉讼程序。不仅如此,南非标准银行也针对可能“失踪”的青岛港铝库存正式开始寻求法律程序予以保护,该银行在相关事件中的风险敞口约合1.7亿美元。
另据媒体报道,近日汇丰控股和荷兰银行均已向青岛港金属贸易融资诈骗案关键人物陈基鸿提出起诉。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工行近期也向法院申请对涉及此案的信用证实施拒付。
事实上,国内银行对商品贸易商的起诉也从未停止过。上海法院网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已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等10家上市银行开展对钢贸商的金融借款纠纷诉讼。
单就涉及钢贸信贷案件而言,上海高院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审涉钢贸金融商事纠纷案件约3700件,同比增长约5.5倍,收案标的金额达到了230亿元,占去年金融商事纠纷案件标的总金额的51.4%,同比增长约3.4倍。
银行内部管理松懈
不可忽视的是,银行内控程序的松懈也是造成商品融资骗贷案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流程一般是,贸易商先在国内银行开信用证,用以购买国际市场上的铁矿石或铜等商品,然后将仓单抵押给银行作为凭证。由于有仓单抵押,贸易商一般只需先行支付15%~30%的保证金,其余部分由银行放款支付,然后根据短期贷款的期限,贸易商在90天或180天后支付给银行货款及相应利息、手续费即可。
“但由于信息不对称,贸易商可能将质押物重复抵押或者用虚假仓单进行抵押。”华东一商业银行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不过,由于利润冲动,银行内部管理不规范导致内控松懈也是商品融资骗贷案频发的重要原因。“一些银行为了完成考核指标,拼规模,拼利润,忽视安全性、流动性,甚至不惜放松信贷标准,放弃尽职调查。这不仅导致企业过度授信、多头授信问题突出,还给虚假质押、重复质押甚至骗贷行为以可乘之机。”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在2014年上半年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
商品融资的风险正在逐渐显现,监管层以及金融机构也变得更加谨慎。尚福林此前还表示,当前,金属以及金属矿批发行业、煤炭批发行业不良贷款比例较高,风险明显增加。对矿产依赖较高的地区将面临较大的风险压力。从前段时间看,一些企业利用虚假仓单质押或真实仓单重复质押,套取银行资金,风险不容小视。
据银监会初步统计,钢贸行业不良资产合计已达738亿元,不良率高达5.69%,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不良率。近期,煤炭、铁矿石、大豆、木材等贸易领域也都发生了仓单业务违规案件。
有分析人士认为,监管层可以采取比较严厉并且有效的打击商品融资行为的措施,改善信贷分配体系有能从根本上减少商品抵押融资的内在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备受商品融资困扰的长三角地区已经开始着手化解骗贷融资风险,特别是引入第三方机构监管质押物。
为避免虚假仓单、重复质押、关联质押等风险,今年3月份,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联合上海银监局等部门联合搭建了上海银行业动产质押信息平台,该平台通过物流仓储环节管理,在银行间实现质押数据共享。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通过对仓库、质押物进行严密监管,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信用风险,且多家银行已经参与其中。
此外,在商品进口融资套利疯狂进行且违规事件频发的情况下,今年6月底,海关实施有关新规,以更好地监控商品进口融资套利。
- 贷款利率创新低,对企业和购房人产生哪些影响2024-07-26
- 齐鲁银行与浪潮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4-04-02
- 我国债券市场发债超6.2万亿元2023-05-24
- 特定养老储蓄试点正式启动2022-11-21
- 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发布(财经短波)2022-09-26
- 央行开展7天期20亿元和14天期100亿元逆回购操作2022-09-19
- 金融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财经眼·金融发力稳经济②)2022-07-25
- 中国银行济南分行落地2022年首笔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线上外币代理支付业务2022-02-16
- 中信银行信用卡商城被诉售水货手机 坚称不会售假2014-12-12
- 钢贸不良贷款三季度达到峰值 已成银行资产质量噩梦201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