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治理,山东为何拉上7个内陆城市参与?

2022-05-09 09:24:20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省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印发《山东省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山东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的目标和任务。

  《实施方案》中有一处部署分外引人注目——除了将沿海的7个城市划入攻坚范围之外,这一次山东还将并不沿海的7个内陆市的41个县(市、区)也纳入攻坚范围,形成了14城市参与海洋治理的战线。

图为黄河入海口湿地景观。黄河流经山东9市25县

  内陆城市参与海洋治理,初听似乎在缘木求鱼、头疼医脚。但是厘清海洋生态的治理思路后不难发现,山东是真正理解了“海洋污染,问题在海里,根子在岸上”。这一次,山东是冲着病根子下猛药,打通陆地和海洋,将陆海统筹、联防联控从源头抓起。

  近年来,山东以“湾长制”为平台,以坚决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为抓手,创新陆海综合治理机制,统筹推动陆源污染防治、海洋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全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显著改善。2018年—2021年,山东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分别为82.15%、90.03%、91.5%和92.3%。尤其对沿海城市来说,已经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治海模式。

烟台山海景   摄影:孙瑜良

  接下来要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更大成效,实现“清洁海洋、健康海洋、安全海洋、美丽海洋、绿色海洋”的建设目标,仅是“靠海治海”已经不够,还需要溯源而上,逆着污染物的来时路向上追溯,让更多的“上游”参与到海洋治理中来。

  在这次的《实施方案》中,山东将黄河、小清河、海河流域上游的济南、淄博、济宁、泰安、德州、聊城、菏泽等7个内陆市的41个县(市、区)纳入攻坚范围,从源头上扎紧污染的口子。

  内陆城市在海洋治理中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实施方案》也一并做了回答。第一,以黄河、海河、小清河、半岛等流域为重点,落实入海河流上游内陆市责任。第二,继续开展小清河陆海协同共治试点,总结提炼可复制、可借鉴的入海河流综合治理经验。第三,探索开展入海河流污染物入海通量监测,逐步建立入海河流总氮监控体系。

  通俗地理解,就是要通过沿河城市抓好入海河流治理,向上游要清泉。在沿海城市重点抓好入海排污口整治、沿海城市污染治理、沿海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海水养殖环境整治等等环节的同时,内陆城市扛起入海河流水质改善的责任,由此不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进而实现“2025年年底前,国控河流入海断面全面消劣,省控及其他河流入海断面基本消劣;沿海城市行政区域内国控河流入海断面总氮浓度与2020年相比保持负增长,省控及其他河流入海断面总氮浓度得到有效控制”的目标。

威海海滨远眺。海天一色,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

  3500多公里的海岸线是山东的骄傲,也是山东宝贵的战略资源。加快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任重道远。如今《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印发实施,新一轮重点海域污染防治攻坚战也已全面启动。相信通过实施陆海统筹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定能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再上一级台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临海亲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晓婉 策划 齐淮东)

责任编辑:吴奕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