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首页 > 财经频道 > 保险 > 正文

养老金融 普惠万家丨个人养老金制度补齐养老短板,分红型两全保险产品为个人养老保障提供多元选择

2025-04-22 09:53:4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深刻变革,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受人口老龄化影响,基本养老保险难以维持较高的替代率,无法充分满足退休人员的生活需求。在此背景下,个人养老金制度应运而生。

  通过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能够为参与者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详细记载缴费、投资、领取等信息;同时,在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指定或开立唯一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用于资金的缴存、投资产品购买与收益归集,以独特的制度设计为个人养老增添有力保障。

  此外,在我国积极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进程中,众多金融机构也纷纷布局,积极推出丰富多样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为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有效落实与完善,注入了强劲动力 。

  人口老龄化加剧,传统养老承压

  我国老龄化进程正不断加速。联合国预测,到 2050 年前后,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逼近 30%,并在之后长期维持在高位。这意味着我国正面临着漫长的人口老龄化 “高原期”。

  在老龄化加剧的重压下,现收现付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严峻挑战。以养老金替代率为例,即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受人口老龄化影响,基本养老保险难以维持较高的替代率,无法充分满足退休人员的生活需求。

  为确保制度可持续,基本养老保险回归 “保基本” 定位,主要保障参与者抵御长寿风险,避免老年贫困。在此情况下,中高收入群体仅依靠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已无法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准,急需其他养老金制度作为补充,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出现,为这部分人群提供了新的选择途径,其自愿参保的特性,契合了不同人群对养老保障差异化的需求。

  就业形态转变,催生新养老需求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就业形态发生深刻变革。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不同步,大量农民工进城,多从事非正规就业。同时,平台经济的兴起催生了庞大的灵活就业群体。这些灵活就业人员工作不稳定、收入波动大,难以被传统的企业年金制度覆盖,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更为灵活、自主的养老保障方式。

  个人养老金制度恰好能满足灵活就业群体的特殊需求。他们不受工作单位限制,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参与、何时参与,并且能够依据自身收入波动情况灵活调整缴费金额。这种灵活性为灵活就业人员参与养老保障体系打开了大门,提升了他们的养老保障水平,进而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养老保障覆盖面与质量,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发布,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战略决策。它针对当前社会发展中养老面临的关键问题,从缓解基本养老保险压力、补充中高收入者养老收入、适应就业形态转变等多方面入手,为我国广大民众的晚年生活筑牢保障根基。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与推广,相信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受益,推动我国社会在养老保障领域迈向新的高度,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抓住市场机遇,多家保险公司加码布局

  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逐步推进与完善,市场对养老保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众多保险公司纷纷发力,推出一系列贴合市场需求的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为民众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养老规划选择。这些产品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涵盖了不同的风险保障程度、投资收益率和缴费方式。民众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和养老需求,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养老金保险产品,实现个性化的养老规划。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11 月 1 日,我国养老保险产品涵盖 26 款理财类产品、465 款储蓄类产品、119 款保险类产品和 199 款基金类产品 。在保险类个人养老金产品领域,太平人寿表现亮眼,推出了多款特色产品,如太平惠岁保两全保险(分红型)等产品,为个人养老保障提供了多元选择。

  目前,太平人寿的保险产品涵盖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两全、养老年金等多种产品类型,形成了覆盖个险、银保、服拓、经代等多渠道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体系,满足不同客户群体在个人养老金投资上的差异化需求 。

  值得一提的是,各保险公司推出的产品在保障内容、收益模式、领取方式等方面各有特色,共同构建起一个丰富且多层次的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体系,满足不同收入水平、风险偏好、年龄层次人群的养老需求。这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不仅体现了保险行业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与积极响应,更为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有效落实与完善,以及广大民众养老生活质量的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 。

责任编辑:赵家豪
分享到:
新闻关键词: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