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乳占国内生乳产量1/3 热处理致营养流失
复原乳,又称还原奶、调制乳,在我国乳品工业一直讳莫如深,也争议不断。
在此次蒙牛乳业对山东胶东半岛奶牛养殖场的鲜奶收购价降价1元/公斤时,给出的理由就包括:受国外进口原料粉价格大幅下降影响,公司减少了对国内原奶的需求。
数据显示,在去年我国遭遇“奶荒”,原奶收购价格居高不下,国内乳企和奶粉进口商加大了进口奶粉的数量,2013年国内进口乳粉85.4万吨,同比增长49.08%;今年上半年,乳粉进口数量就达到68.2万吨,同比增长75.02%。
而乳业专家王丁棉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国内进口商和乳企囤积的大量奶粉,20%左右用来生产冰糕、冰淇淋等冷饮,一部分拿来做成人奶粉以及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基粉,此外,大部分是用来生产复原乳,尤其是便于保存和运输的常温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乳业人士告诉记者,进口奶粉几乎全部用来生产复原乳了,包括液态奶和含乳饮料。“究竟目前市场规模多大,业内一直没有准确的统计,根据目前进口奶粉数量推算,复原乳约占国内生乳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一位与蒙牛有合作的奶牛养殖企业负责人即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因使用相对便宜的进口奶粉作为原料,复原奶严重影响了国内原奶的供给关系,公司提供给蒙牛的原奶价格一直在下降。
除此之外,复原乳也因是否充分保留了鲜奶中应有的营养成分在业界争议不断。
参与过国家多项乳业政策制定的中国奶协乳制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顾佳升给复原乳的定义是:复原乳主要包含两种形态,一是全脂奶粉加水恢复到液态奶的一种状态,主要控制标准在于水分与乳固体的含量须与生乳相当的一种复原奶;另一种叫再制奶,以奶油和脱脂奶粉为原料,加水后与生乳中的脂肪、非脂乳固体和水分三者含量相当的原料奶。
他介绍,从定义中不难看出,复原乳的原料主要是奶粉等浓缩和干燥的成品,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复原乳为原料的乳制品应该称为“调制乳”及其制品。
有乳业专家认为,经过高温喷雾和高温灭菌两次加工后,即便产品保存时间长、便于运输,但“热伤害”导致营养流失,“越是方便,品质越糟糕。”
营养水平究竟如何,是否可以检验呢?对此,顾佳升表示很无奈,“我们虽然有复原乳的鉴定方法标准,但是由于加工工艺标准缺失,普遍过度的热处理操作严重干扰了检测判断。”乳企常常以牛奶加工过程中工艺等因素为由,反驳否定检测结果。
2005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自2005年10月15日起,凡在灭菌乳、酸牛乳等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复原乳的,不论数量多少必须在其产品包装主要展示面上紧临产品名称的位置,使用不小于产品名称字号且字体高度不小于主要展示面高度1/5用汉字醒目标注“复原乳”,并在产品配料表中如实标注复原乳所占原料比例。
“目前市场上贯彻执行的有几个,在产品生产和市场推广中,国家规定最终成为了一纸空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乳业人士表示,标准混乱、监管无根据,市场长期处于失控状态。
当被问及复原乳市场规范问题,山东省奶业协会会长张志民透露,这里面学问实在太多,“笔体、字体大小和标注位置,对消费者产生直接的引导。”部分企业将产品类型“调制乳”放到一个小小的角落,包装盒主体则是“牛奶”等字号。
乳企多年来就是在这种模糊地带中寻找到了业绩增长点,因为便于全国布局抢占市场份额,复原乳搭上了常温奶迅速行进的列车。
值得关注的是,复原乳在改变乳品产业结构的同时,还导致国内奶业深受国际市场影响。王丁棉向记者称,为什么在短短的8个月内,进口奶粉就出现价格腰斩的情况,而这种影响又进一步造成乳企和奶农利益双双受损的局面。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曾在“两会”上建议:对乳品企业采取财政补贴政策、减轻乳品企业的税负,以及提醒政府重视采用技术壁垒等手段,限制进口奶粉的数量。
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