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乱象:报价几百实付数千 附加收费名目多

2015-10-21 11:16: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搬家乱象调查:报价几百实付数千 附加收费名目多

  眼下,正赶上“金九银十”换房季,不少市民在为搬家忙碌着。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搬家公司也都没闲着。小区楼道里、电梯广告栏、网站页面上,到处充斥着五花八门的搬家广告。

  然而,实际情况似乎并不都像他们所标榜的那样“专业、规范、低价”,许多人抱怨自己遭遇过搬家公司坐地起价、物品损坏甚至丢失的行业“潜规则”。

  【乱象】

  搬到一半,“贵重物品费、家具拆装费”

  七八个名目一一冒出

  前不久,家住朝阳区后现代城的单身姑娘丁雅琪(化名)打算搬家。虽说距离甜水园附近的新家不过四五公里,但考虑到有家具,她还是决定找搬家公司来帮忙。

  丁雅琪并不相信街头张贴的小广告,而是特意到一个大型分类信息网站上仔细搜罗。在搬家类别排名前20的“种子选手”中,她根据描述信息筛选出一些“看起来比较大”的公司,然后逐个打电话过去问价钱。为了让报价尽可能准确,她早已将家当清点完毕:7个箱子、12个袋子和3件家具,并主动告知对方。权衡之下,一家承诺“400元全包”的公司“脱颖而出”。

  按照约定的时间,这家公司派来一辆厢式货车,但细心的丁雅琪很快发现,车身并没有任何公司标志,两名工人也没有身着统一服装,完全不像之前所标榜的“专业规范”。另外,自己明明已经在电话里把搬多少、搬到哪儿等情况说得很清楚,可来的工人却一无所知,这也让她心里犯嘀咕。

  “你这东西太沉了,不好搬,得加钱,一人100。”刚把行李搬上车,工人便坐地起价,丁雅琪很窝火,但苦于势单力薄,也不想再折腾,只好认栽。等到了新家,该往楼上搬的时候,工人又表示“车开不到楼门口”、“得爬三层楼”,各种理由算下来,还得再加200,否则不卸货。

  眼看着价钱从最初的400一路飙升到800,丁雅琪气得直跳脚,而翻了番的搬家费,也没能换来东西的完好无损。“搬运过程中几乎没做什么保护,家具都有不同程度的划损,但对方态度很拽,就是不赔。”丁雅琪原本想要投诉维权,可想到事先没有签合同,过程中也没能留下证据,最终不得不作罢。

  被搬家公司“忽悠”的远不止丁雅琪一人。刚刚从丰台搬到海淀的林宇(化名)清楚地记得,对方在前期沟通时一再保证“一口价,中途不加价”,可搬到一半,“贵重物品费”、“家具拆装费”、“楼层费”等七八个名目便一个个冒出来,原本1200的报价也随之飞涨到3000,“如果不让他们搬,还得要空驶费,那不成白给了嘛!”经过一番理论,林宇把价钱压到2500。工人走后没多久,他发现两瓶珍藏多年的好酒不翼而飞,于是立即打电话追问,结果对方一口咬定没见过。无奈,林宇只好吃了“哑巴亏”。

  相声演员张战波同样有着类似的遭遇,他在微博上吐槽了自己的搬家经历:几年前一次搬家曾遭遇现场加价,昨天又有几宗大物件需要搬动,己力难为,叫来搬家公司,一进门,他们没开口我看他表情就知道又要加钱,心想加个三十五十认了,哪知道,一件就要加保险费50元,光是所谓的保险费,就是事前说好的搬家费的好几倍!

  【调查】

  附加收费名目繁多

  执行标准并不相同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市场上的搬家公司鱼龙混杂,单单是公司名一项就让消费者犯晕。以许多人熟知的兄弟搬家公司为例,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居民家边,用“某某兄弟”或者“兄弟某某”命名的搬家公司就多达数十家,实际规模相差甚远。

  而在消费者最为关心的价格方面,一些相对正规的大公司通常会在网页上详细列出各项收费标准。在消费者致电咨询时,工作人员会根据搬家时间、楼层高低、有无电梯、距离远近、家具多少、是否需要拆装、有哪些贵重物品等情况进行报价,各公司所执行的具体标准并不相同。

  以载重量2吨的厢式封闭货车为例,尽管起步价普遍都在300元左右,但有的公司会根据搬家地点所在的环数分出不同档,有的则根据搬家时间,加收50到100元不等的晚间服务费或周末加班费。而对于晚间的界定,也不尽相同。

  在楼层费方面,无电梯的低楼层多以每层10元为主,随着楼层升高,每层费用会增加到20元甚至更多。车辆无法停靠到位时,搬运距离超过10米之后每米加收2元。而200立升以上冰箱、32寸以上电视、滚筒洗衣机、健身器材、保险柜等,则会根据尺寸额外加收50到200元的贵重物品费,高档瓷器、古董、字画、鱼缸等,往往需要客户自行另上保险。

  如果涉及家具拆装,通常每张床收取50到150元不等的费用,而衣柜则按照每门50元收费,推拉门按米数定价。

  【探因】

  事先没有合同约定

  管理存在真空

  实际搬运前,大公司会在与客户签订的合同单上列明费用,明确双方责任。而据北京市消协投诉与社会监督部主任陈凤翔介绍,大多数遭遇中途加价、物品损坏或丢失的情况,都是因为事先没有合同约定,消费者又很难取证,出现问题不好定责。在市消协曾经接到的相关投诉中,真正调解到令消费者满意的并不多,“搬家公司本身性质复杂,既属于运输业,又覆盖到服务业,主管部门不明确,也缺乏相关的行业规范,存在管理真空的问题。”

  据了解,早在2007年,北京市道路运输协会便成立了搬家与城市配送分会。此后,网络上流传出一篇名为《北京搬家运输行业协会推出行业自律价》的文章,对出车费、楼层费、贵重物品搬运费等给出统一标准,并表示对违反公约及有关规定的企业一律通报批评,在协会网站上做出公示。这篇文章曾被多家业内大公司的官网转载,但真假难辨,从实际情况来看,也并未据此执行。

  近日,笔者致电北京市道路运输协会,工作人员表示,只知道协会曾经有过搬家与城市配送分会,但现在已经没了。

  而在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的官网上,同样可以找到“搬家物流”的身影。2008年底,由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哈尔滨市工商联主办的中国首届“搬家物流行业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搬家物流专业委员会”筹备组成立大会上,与会者曾审议通过了《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搬家物流专业委员会章程》等相关材料和文件,并表示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搬家物流专业委员会即将成立。

  不过,该专业委员会此后似乎并没有下文。笔者致电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工作人员表示协会目前以家政为主,已经不再涉及搬家领域。

  “在目前行业协会力量薄弱的情况下,指望企业自己来规范是比较困难的。”陈凤翔建议,“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发挥作用,对资质不达标或投诉集中的搬家公司进行公示,同时制定统一的合同示范文本,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

  (主笔 宗媛媛)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刘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