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健品交了钱就找不到卖家 保健品投诉成重灾区

2017-03-07 11:32:00 来源:水母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3月7日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具备了养生保健意识和“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各类保健食品也进入热销季节。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防范意识低,对新技术不了解,变相诱导老年人购买“包治百病”的保健品,保健品市场的“坑爹计”也在不断升级。连日来,本报3·15维权热线接到了数名市民关于保健品维权的电话,其中不少都是卖出产品后就再也联系不上人了。对此,消协部门提醒,中老年人慎购保健品。

  老人交了钱就找不到人了

  昨日,市民刘女士拨打本报电话反映,2016年她在芝罘区凯旋门附近花1000元购买了锡德宝牌保健品,商家只给写的收条,货却一直没给,很多人都上当受骗了。

  市民张先生2016年11月6日参加某品牌直饮水机听课活动,现场承诺饮水机免费赠送,但是饮水机机芯需要花钱。当时,张先生花了3996元买了一个机芯,现在售后电话也打不通,卖机器的人也找不到,张先生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

  市民孙女士反映,她在一家保健品公司买了一台榨油机,在家用了半个小时左右机器坏了。当时经理去维修了,也没修好,跟孙女士说可以退钱并把机器拿走了。之后,孙女士给该经理打电话约定过段时间去退钱,后来打电话都是敷衍,最后电话停机找不着人了。

  连日来,本报3·15维权热线连续接到了数个有关购买保健品的投诉,其中交上钱之后,保健品公司销售人员人间蒸发的不在少数。

  人去楼空维权难

  “很多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后,发现并不具备商家宣传的功能,与商家协商退款却被拒绝。”消协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没有索取凭证,商家在销售保健品时,即使夸大宣传也仅限于口头,并不会留下书面证据,执法部门没有切实证据,难以对商家虚假夸大宣传的做法进行查处。另外,经营者已经人去楼空,造成老年人退款难、维权难。

  不法商家抓住老年人体弱多病、求治心切、时间充裕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推销。他们打着“免费体检”、“免费试用”的旗号,经过简单的血压、血脂等常规检查,用伪造的检测结果糊弄老年人,夸大病情,称必须使用他们销售的保健品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并套取老年人的电话号码,达到日后销售的目的。

  还有不法商家设套:第一天办免费讲座,并赠送生活用品、食品等;第二天推销某低价物品,称回家试用,可退货退钱;第三天如期退货退钱,并推销另一高价物品,仍承诺退款;第四天人去楼空。而一些免费活动,老年人能与同龄人一起聚会,也是一种吸引力,有些老年人参加活动的初衷并不是想去买东西,但在营销人员不断推介下,从众心理就会起作用。

  在选择购物场所时要警惕

  “通常老人们买保健品都是瞒着子女,子女劝都劝不住,有的还瞒着老伴儿,吃亏后只能打落门牙往肚里咽。只有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科学意识,提高他们的认知感,多报道这样的案例,群病群疗才会有效果。”消协相关负责人称。

  为保障老年人在保健品领域的消费安全,消费者协会人士提醒,到证照齐全的药店或超市购买保健品,不要光顾设在宾馆、小区或者无固定经营场所的“健康讲座”。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保健食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上不能标注或暗示具有治疗作用。对保健食品真伪如果有怀疑,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查询。消费者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购买保健食品,都要主动向商家索取购物小票、购物发票等购物凭证,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水母网)

责任编辑:鲁珊珊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