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开暖风,凌晨四点充电,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怎么破?

2021-12-30 11:11:05 来源:央广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北方寒潮来袭,曾经困扰新能源车主多年的“里程焦虑”再度出现。低温条件下,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缩水”,车辆电池充不满,车主甚至不敢开暖风。

  12月25日,有媒体报道,在充电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的北京地区,甚至有新能源车主为抢公共充电桩而在凌晨四点起床给新能源汽车充电。“充电一小时、排队四小时”的话题也多次登上热搜。

  这不禁让人心里打个问号,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到底有多真实?

  目前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方式有两种:选择公共充电桩或使用自家的私人充电桩,但是两者各有利弊。车主选择公共快充桩,在1至2个小时的时间内就可以将新能源汽车电量充满,不会耽误正常行驶,但如果居住地或单位附近没有公共充电桩,则会十分不便;车主选择家用私人充电桩,一般是慢充桩,充电更安全、费用也更低,但充电速度比较慢,充满电一般需要8至10小时。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全国中大型城市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即便如此,对于那些不具备安装充电桩条件的车主来说,给电动汽车充电依旧是个非常大的难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678万辆,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38.5万台;1至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99万辆,但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仅为70.4万台。

  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目前我国“车桩”比为3:1,仍存在建设分布不均问题。更应引起注意的是,目前公共充电桩平均利用率不足10%,而且部分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间存在适配问题,十分影响充电体验。在充电需求上升的冬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就会变得更加突出。

  中研产业研究院《2021-2025年中国充电桩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续航短板一直是新能源汽车的最大痛点。受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等技术限制,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较短,在寒冷环境下动力电池充放电效率降低,续航会进一步缩水。

  如何缓解新能源车充电设施的供需矛盾?

  首先,需要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设问题,要加快速度满足需求;第二,要提升充电桩建设布局的合理性及充电设备的适配性。既要重数量,也不能忽视质量,提高布局合理性和使用效率;第三,新能源汽车 “里程焦虑”的出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活性下降,这需要从技术层面去突破。

  此外,缓解新能源车充电设施的供需矛盾,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从而加快充电桩建设。

  以海南为例,截至2021年10月底,海南全省累计建设充电桩共31523个,其中充电枪38037个,车桩比达到2.66:1,优于全国3.2:1的平均水平,已经初步实现了充电桩适度超前的布局,车桩相随发展的局面基本已经可以满足现有车主的使用。

  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充电桩不用靠“抢”的这一天并不遥远。



责任编辑:刘汲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