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游戏偷偷充值咋办?中国互联网协会给出“解决方案”

2024-05-30 23:18:3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未成年人游戏退费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涉事各方应该承担多少责任存在较大争议,而随着中国互联网协会5月28日发布《团体标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简称《团体标准》),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进一步明确。

  《团体标准》中提出,用户以未成年人监护人身份发起投诉或申请退费后,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按规定核验其身份。核验通过且申请人符合退费标准后,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应按照法律有关“无效合同”的规定,将各自因为该行为取得的财产予以返还。

  

  

  对于返还方式,团体标准援引民法典的有关规定,第一,已消耗或使用的增值服务等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减扣;第二,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经济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根据各自的过错情况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于如何界定各方责任,《团体标准》从以下三个维度做出区分:

  一是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全责,具体描述为“对于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未接入实名认证系统,或未落实充值限额要求,导致未成年人超额充值的,将承担100%责任”。

  二是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监护人在30%—70%的比例内分别承担责任,具体描述为:

  如果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已经依照法律法规,配置了防沉迷措施,是因为监护人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或监护人未充分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况,那么,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根据相关消费过程中,防沉迷措施的有效性等情况承担对应责任,建议责任比例为30%—70%,并由监护人承担剩余责任。“

  监护人未充分履行监护人责任等过错情形包括但不限于:监护人明知或应知未成年人存在绕过防沉迷限制而未采取有效监护措施,导致未成年人超额充值的,如未成年人使用爷爷奶奶等近亲属或其他成年人身份信息用于实名认证、未成年人通过网络租售平台租赁或购买游戏账号、未成年人与其他成年人共享游戏账号等;监护人未妥善管理本人银行卡、支付账户、支付密码等信息的。以上两种情形下,建议监护人按照过错承担30%—70%的责任。

  三是监护人可能需要承担全部责任,具体描述为“若是重复出现多次或多种过错行为,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如故意帮助绕过人脸识别等核验手段、因同一未成年人重复消费或同一家庭多个未成年人消费而多次申请退款、长时间怠于履行监护责任和注意义务(如所涉消费距申请时长超过一年等)等情况,监护人可能需要承担全部责任。“

  “团标出台的背景在于目前存在个别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对推动网络游戏防沉迷工作心存侥幸、搞变通,还有大量监护人对个人身份信息保管不善,甚至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成年人身份信息破坏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情况,最终将矛盾集中在退费。“

  对于《团体标准》发布的意义,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互联网协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发展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澄清表示。在他看来,该标准填补了业界空白,将进一步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巩固防沉迷成果,助力游戏行业健康发展。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姚志伟则表示,《团体标准》的推出,为未成年人及家长主张权益提供了规范路径,为企业响应退费诉求提供了处置模板,使企业在面对退费纠纷时“有章可循”,处理更为规范化、合理化,有利于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吴太峰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