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蓝莓种植面积已达10多万亩 才9.9元一盒

2013-10-28 08:31:00 来源:大众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即使是周末的银座超市,也能轻易看出水果区和其它区域的人气差别,因为这里售卖不少价格昂贵的进口水果,售价动辄数十元。但在不久前的一个周末,该超市水果区的一个柜台前居然排起了长队,抬头望去,促销海报上写着大大的“蓝莓9.9元”。

  “一盒才9.9元,没想到蓝莓能这么便宜!”济南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喜欢吃蓝莓,但以前价格太贵,小小一盒200克,前几年卖三四十元,所以都是等到周末孩子从学校回来才给她买上一小盒。这次,李女士一下买了4盒,“女儿看到一定很高兴”。

  从“贵族水果”到“大众水果”,“9.9元蓝莓”的背后,其实是一场农业产业结构的变革。

  再访刘庆忠,依然是在蓝莓地里。他是山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的研究员,1998年把蓝莓从美国带到了齐鲁大地,选育出适宜我省栽培的优良品种,建立了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还根据蓝莓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对全省适栽区域进行了区划。

  “通过成果推广转化,山东现已有近10家企业或合作社进行蓝莓繁育,蓝莓种植面积已达10多万亩。”刘庆忠说。正是有了这样快速扩大的种植面积,9.9元一盒的蓝莓便不足为奇了。

  农民种植蓝莓,效益可观:莒南县壮冈镇砚柱河西村的董自卿,从2005年起就在刘庆忠的指导下种植蓝莓,今年,他的蓝莓树进入了盛产期,一亩能收4000斤,亩均效益达到了10万元。而在莒南、胶南等地,蓝莓酒、果酱、饮料等深加工也已起步。“世界水果皇后”在齐鲁大地扎下了根。2009年7月,本报曾刊发《蓝莓可做果树调整首选品种》报道,当时的预言,正逐渐变为现实。

  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这里的“科技支撑”,远远超出了“科技成果”的概念,而是要从现代农业的整体布局切入,研究农业产业全链条,在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用创新的思维搞科研、做推广,扎扎实实地把成果“写”在大地上。这也正是全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山东省农科院的不懈追求。对于已经走过110年的山东省农科院,“9.9元蓝莓”只是其科技支撑中一朵小小浪花。

  现代农业是在我省现有的较好农业基础上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对于山东,当前的关键在于“两端”——前端是农资产业链,包括种业、饲料、肥料、农药、农机等;后端是农产品(000061,股吧)精深加工、流通、销售,努力的方向是使安全、绿色、新鲜的食品以最低成本、最短时间送到人们的餐桌上。

  “前端”,最关键的是种业。山东省农科院积淀丰厚,其自主培育的“济麦22”在众多小麦良种中首屈一指,良种良法配套,创造了单产最高、年推广面积最大、适应范围最广三项“全国之最”,2012年在黄淮麦区种植3660万亩,占比达1/4,实现连续四年蝉联全国冬小麦种植面积第一,7年累计推广1.44亿亩,实现了小麦超高产育种的新突破,为实现山东粮食“十连增”以及目前“十一连丰”的良好局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鲁原502”小麦、“鲁单”系列玉米、“鲁棉研”系列棉花、“花育”系列花生也都享誉全国;在保护和利用传统农业资源上的不断探索,成功培育出了鲁西黑头肉羊新品系、“鲁农Ⅰ号猪配套系”、“鲁烟白猪”新品种、“鲁禽1号、3号麻鸡”配套系等。今年,省政府又出资依托该院组建了山东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整合资源、聚焦市场、激活创新,力争打造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现代种业企业。

  “后端”,关键要在延长农业产业链、农产品精深加工上下功夫。这也是我国农业普遍面临的新课题。山东省农科院以解决我省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为重点,从特色和优势快速切入,目前,已形成四大优势研究方向,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等关键共性问题上实现了重要突破,大量成果已经转化到企业进行生产应用。该院农产品研究所在莒南与企业合作的我国第一条花生多糖生产线正在建设,投产后,榨油剩下的花生粕将变废为宝,成为榨油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资料链接

  110年,4项全国第一

  山东省农科院发轫于1903年清政府在济南设立的山东农事试验场,至今已走过110年,其科研历史与山东近代农业科技发展史一脉相连。截至目前,该院已创造了4项全国第一:

  ——在“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综合能力评估中,山东省农科院有9个研究所进入全国百强,数量居全国省级农科院第一位。

  ——从2006年到2012年,山东省农科院作为主持完成单位共获得国家级成果奖励10项,占全国省级农科院获国家奖总量的1/4强,位列全国第一。

  ——在“十二五”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山东省农科院拥有包括1个首席科学家在内的22个科学家岗位和16个试验站站长岗位,总量居全国省级农科院第一位。

  ——在主要研究领域承建的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平台达73个,数量居全国前列。在农业部启动的30个学科群建设中,承建了5个农业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7个实验站,总数居全国省级农科院第一位。(王亚楠)
责任编辑:王丽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