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摩尔城破产重组背后 凸显中小房企资金风险

2014-03-14 08:40:00 来源:经济导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楼市“拐点论”仍被热议之时,中小房企已露风险端倪。

  12日,长清明珠广场南侧。两栋15层高的白色建筑矗立在寒风中,没有窗户,没有外墙,更没有工人施工,仅有混凝土搭起的主体,显得尤为萧瑟。

  “像这种‘烂尾’状态,已经持续4年多了。”第一批在此投资的王军向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这个长清明珠·摩尔城商业建筑综合体项目(下称“明珠·摩尔城”)的开发商———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建工房产”),如今正处于破产重整阶段,能否找到其他开发商接盘,关系到它欠银行、购房人、建筑商的数亿元债务。

  “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发商前期经营战线过长、流动资金短缺,进而引发资金链条断裂。”13日,负责建工房产清算工作的山东华信破产清算事务有限公司(下称“山东华信”)济南(楼盘)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导报记者说。

  多位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对导报记者表示,在房地产业经受多年调控后能否保障资金链,已成为考验房地产开发商,特别是中小房企的关键环节。在此背景下,收缩战线或将成为房企首要考虑的问题。

  “烂尾”项目

  作为长清区惟一规模性的商业综合体,明珠·摩尔城在建设伊始就吸引了诸多投资者参与购买。

  “2004年我买了一期的4个商铺,总共花了70多万元。”王军对导报记者表示,整个项目2001年开工建设,分为两期。其中一期为明珠广场,从事商业经营,目前尚在运营;二期为两栋小高层公寓楼和一家酒店,已经处于工程停滞状态。

  据悉,由于地理位置较佳,又是当地少见的高层项目,明珠·摩尔城动工时,曾被当地政府推为城市形象工程。“如果项目按照预期顺利完成,无论是客流量还是投资价值,都会有很好的表现。”王军说。

  不过,这只能是购房者心中一个美好的幻想。导报记者12日在明珠广场看到,整个广场地面已经破旧不堪,多处路石被掀起,露出底下的沙土,大风吹过,漫天飞扬。

  目前,广场一层商铺入口已被封闭,仅剩地下1层的银座超市、2楼的家具广场、4楼娱乐场所以及数个门头店尚在经营。“不好,配套少也没人管理,现在很少有人来逛了。”一家商铺的老板对导报记者表示。

  实际上,从2010年开始,这个项目的衰败就已经成为定局。彼时,明珠·摩尔城二期公寓楼进入交房阶段,但是购房者来到现场却发现,能够看到的只有水泥裸露的主体,以及杂乱的施工现场。

  “20多万元的购房款早交齐了,但在约定交房期过后3年多时间里,一直处于这种状态,没有丝毫进展。”购买二期公寓的业主张丽对导报记者表示,建工房产欠下的巨额债务,令项目一直无法再重新启动。

  直至2013年6月19日,经债权人申请,长清区法院宣告建工房产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明珠·摩尔城也正式成为需要等待外力救赎的“烂尾楼”项目。“目前已经召开了两次债权人会议,但如何具体运作还要进一步探讨。”12日,长清区法院研究室主任商安岭对导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该事项的人士透露,是否能够找到企业接手明珠·摩尔城这一资产,是整个破产重组的关键环节。

  导报记者获得的山东华信去年底发布的明珠·摩尔城破产资产招商资料中显示,项目目前可处置建筑物约计25335.86平方米,且有部分土地闲置,可规划建筑面积4万到6万平方米。

  “这几年长清区的房价上涨很快,现在均价多在每平方米7000元左右,比当时3000多元的售价翻了一番。如果项目转手顺利,吸收的资金应该能补偿购房者的损失以及建工房产的部分欠债。”上述了解该事项的人士认为。

  资金链断裂

  多位接受导报记者采访的购房者及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明珠·摩尔城项目仍待处理,但建工房产运作项目中盲目扩张、忽视资金链风险的做法,已经足以给人警示。

  “开发商的欠债压垮了整个项目。”张丽向导报记者表示,其从相关政府部门了解的信息显示,至建工房产破产重整,公司债权人包括多家银行、民间借贷公司、已交购房款的投资者、施工方等,总计欠下的债务高达6亿元。

  导报记者从山东省工商局查阅的资料显示,建工房产的注册资本仅有3000万元,共有两位出资人,一是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山东建工”),出资1800万元,另一个是自然人股东满建华,出资1200万元。而即便是大股东山东建工,其注册资本也仅有3亿元。

  “建工房产在开发明珠·摩尔城的同时,在济南等多地也在运作项目,加上其他资金用途,小马拉大车现象严重。”一位不愿具名的长清当地人士对导报记者表示,过长的运作链条,加上资金使用上的一些问题,最终导致了公司资金链的断裂。

  对此,导报记者于12日、13日分别向建工房产、山东建工、长清市建委及工作组等多方了解情况,但最终都没有得到回应。

  不过,从导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早在一期项目投入运营后不久,建工房产就已经显露出资金链危险的信号。

  “我2004年买的时候,建工房产方面承诺商铺由其统一运营,每年返还10%的租金,共返6年,每月打款。”王军对导报记者表示,头两年他还能按期收到公司返还的租金,但是其后建工房产就不那么按时了,“慢慢变成三四个月给一次,再往后就一年半载打次款,拖到后来干脆就没有了。”

  导报记者12日在明珠·摩尔城已经关闭的销售中心看到,门口仍然挂有“9%投资回报+营业额提成”的宣传条幅,其宣称的返租收益比前期宣传的更为可观。

  “但一年年拖下来,实际上收到的收益很少。”王军说,这曾令其产生担忧,并进行了一番了解,发现建工房产内部资金已经出现较大风险,然而为时已晚,明珠·摩尔城项目现场很快被施工方等债权人封堵,开发商销声匿迹。

  或收缩战线

  “中小开发商往往愿意用高杠杆的资金使用率以小博大,但忽视其中风险。”对于明珠·摩尔城的情况,北京(楼盘)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房地产研究中心教授张文清13日向导报记者表示,近期已经出现了不少房企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被查封的情况,如济南启德国际金融中心被拍卖、威海(楼盘)银龙湾开发商破产(本报都曾予以关注)等,其背后均与开发商“大胆”的资金运作有关。

  “比如‘空手套白狼’,直接通过违规预售等手段集资,再加上其他融资,进行项目开发。”张文清表示,这种模式往往会令小开发商迈进中型项目开发的门槛,做到以少量资金撬动更大市场,“但这肯定会令企业承受更多的资金成本和压力。随着宏观调控的持续,资金来源不断被收紧,企业资金链会雪上加霜,若项目销售再出现问题,很可能会崩盘。”

  多位房地产业内人士也向导报记者表示,中小房企会成为今年资金风险的“雷区”。“1月至今,北京产权交易所房地产股权交易挂牌项目就已多达30宗,总金额数十亿元,这种‘变卖家产’的做法就已经暴露出了风险。”中诚顾问房地产业分析师孙浩对导报记者表示,资金问题正引起市场警惕,“如何收缩战线、缓解资金压力,应该是目前相关企业考虑的首要问题。”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军”“张丽”系化名)

  时超

责任编辑:宋燕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