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供暖提温如何兼顾“绿色”“煤改气”需破气源瓶颈

2014-03-31 07:47:00 来源:经济导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导报记者 牛其昌 济南报道

  28日,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山东省供热条例》(下称《条例》),今年起山东省冬季供暖政策将发生多项改变。其中,供热企业保证采暖供热期内用户卧室、起居室的最低温度标准由16摄氏度提高至18摄氏度;暂停或者恢复供暖的,将不收取任何报停费用。《条例》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国内大气污染治理形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一边是城市供热面积逐年加大,耗煤量随之增加的现状,一边则是颇为严格的大气污染治理规划。如何在保证公益供暖的前提下实现“绿色供暖”,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专项补贴解资金压力

  对于免费报停,部分供热企业在《条例》草案发布之初持反对态度。因为随着近年来供热企业运营和技术改造成本不断提高,不少企业正经历连年亏损。

  “没有别的办法,公司只能靠加大投入来改进环保设备。”面对被业内人士形容为被“腰斩再腰斩”的大气污染排放新标,济南热电有限公司金鸡岭热电厂环保车间主任庞战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为了不触碰“红线”,去年公司连续投入近2亿元用于环保设备改造,若不是得益于煤炭价格走低,公司将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

  无独有偶,为达到排放要求,济南热力有限公司去年也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近1亿元,对所属热源厂环保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济南热力有限公司政工部工作人员告诉导报记者,除轻化热源厂环境治理项目申请了400万元的环保资金外,其他资金完全是靠公司通过银行贷款等渠道自筹而来,因此资金压力较大。

  为缓解供热企业资金压力,《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供热政策性补贴资金,专项用于补贴供热企业成本与价格倒挂亏损、延长采暖供热期限、供热系统节能和环保改造、旧住宅区供热经营设施改造等。

  “煤改气”需破气源瓶颈

  “供暖供热是高耗能行业,是开展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在防治和减轻大气污染方面大有可为。”在谈及将最低室温标准从16提高到18摄氏度会否给能源消耗带来成本和技术难度的增加时,山东省住建厅副厅长宋守军表示,所增加的能源消耗可以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等加以缓解。

  “一方面对传统的供热方式进行改造;一方面是汽改水,高温改成低温循环水,加快输运管道的改造,减少热源消耗。同时,我们在用户端进行了既有建筑的改造,对过去不保温的建筑进行了改造,新建建筑则执行了新的节能标准。”宋守军告诉导报记者,打破燃煤锅炉供热的传统单一模式,实现供热的灵活化、多元化,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

  据介绍,通过推进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推行汽改水和低温循环水废热利用等,目前山东省供热煤耗已由一个采暖期每平方米30多公斤标煤降至26公斤以下,未来还将低至20公斤以下。

  《条例》鼓励“绿色供暖”,但目前,山东省清洁能源供热比例仅为10.8%,仍处于较低水平。

  宋守军对此表示,由于山东在全国的燃气布局中处于末端,气源供应相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山东要推动清洁能源的应用,首先会探索一下在低成本的情况下能否使煤达到与燃气相同的排放标准。再就是谨慎研究“煤改气”,因为一旦气源不充足,“煤改气”之后很难保证正常供热。

  山东省住建厅燃气热力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在大管网集中供热不具优势的农村社区或偏远地区,天然气、太阳能、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等供热方式更适合推广,目前在临沂、荣成等地已有成功案例,山东将在此方面做更多探索性工作。

责任编辑:刘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