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价九连跌 调和汽油厂商失守价格防线变贸易商

2014-11-28 08:16:00 来源:经济导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不经意间,国内成品油市场将迎来第一个“九连跌”,调价窗口今(28)日开启。

  虽然中国央行降息以及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降产预期在上周五及本周一推高了国际油价,但是业内普遍认为,即使减产也难以改变当前全球石油供应过剩的局面,国际油价将持续下滑。多家资讯机构预测,此次成品油调价幅度将在每吨200元左右。但由于国内成品油市场已遭“八连跌”,汽柴油批发价格处于近几年来的最低,国家发改委或会考虑到炼厂成本等问题,通过调控缩窄本次下调幅度。

  经济导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此前颇为活跃的调和油市场却有价无市,炼厂的汽油价格与调油厂商的调和汽油价格相差无几,这使得终端企业在采购时更倾向于从炼厂拿货,进而调油需求迅速萎缩,不少调油商转做了贸易商。

  “还不如倒油”

  一直以来,调和油颇受民营加油站的青睐,然而导报记者27日采访了解到,“跌跌不休”的油价让原本相当红火的调油市场变得萧条起来。

  “现在调和汽油不好卖,调和后的汽油和炼厂汽油价差太小,还不到100元,调油还不如倒油。”济阳一家调油企业的负责人刘涛在电话中表示。

  据导报记者了解,11月中旬过后,山东地区调和汽油及非标120号溶剂油的跌势相当凌厉。作为调和汽油的原料之一,非标120号溶剂油的挂牌价降幅已超过1000元/吨。然而,尽管如此,市场依然萧条。

  “主要原因是调和汽油市场一度有价无市。”隆众石化网分析师李彦告诉导报记者。

  一家山东地炼的销售经理于金波告诉导报记者,11月中旬前后,非标120号溶剂油突然滞销,任凭价格巨幅下调,下游询盘力度却几无改善,有价无市的困局非常明显。

  “炼厂汽油与调油厂商的调和汽油之间的价差从每吨近千元骤然缩窄至100元以内,价差优势丧失,导致调油商失去了获利的最大法宝。”在李彦看来,两者相差无几的价格,也使得终端企业在采购时更倾向于从炼厂拿货,进而使得调油需求迅速萎缩,调油商不再进行汽油调和操作,自然对调和原料非标120号溶剂油的需求量也大幅缩水。

  为验证李彦的说法,导报记者拨打了多家调油商的电话,只有一家还在做汽油调和业务,其余几家均只在做柴油调和。

  税收漏洞被堵

  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价差缩小外,严控税收也迫使不少调油商放弃了原先的业务。

  近年来,油品市场税费改革进程加快。2012年9月国税总局下达2012年第46号公告,明确了催化料、焦化料属于燃料油的征收范围,应当征收消费税。接踵而至的47号公告则要求,纳税人以原油或其他原料生产加工的在常温常压(25℃/一个标准大气压)条件下呈液态状(沥青除外)的产品,需要全部征收消费税。油品征税范围进一步扩大。

  “尤其是今年以来,税收新政接连推出。8月1日起,成品油流通环节增值税票实现‘数字化’功能。紧跟着,山东地区推出《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成品油消费税抵扣管理的公告》,成品油消费税抵扣和开票流程进一步规范,税收体制进一步完善。”金银岛分析师王延婷告诉导报记者。

  在李彦看来,当前,调和油品企业大都没有完整的经营资质,其在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等方面通过税收漏洞来减少成本,使得调和油品与正规汽柴油价差大幅增加,凭借价格低廉抢占市场份额。

  “但随着征税范围扩大和税费体制的完善,调和油品生产成本骤增,价格优势减弱,企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处境将更为艰难。”李彦说。

  原油进入熊市

  “现在就看今天OPEC会议关于减产能有什么结果,不过预计不会采取减产行动。”27日,生意社能源分社社长、导报特约评论员李宏对导报记者表示。

  按照她的说法,尽管周二沙特与委内瑞拉、俄罗斯和墨西哥四国在OPEC会议前举行会谈,商谈减产的问题,但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此次会议达成了限产协议,因此拖累国际油价继续走低。

  “现在的情况是,2013年这4个国家原油产量相当于全球的1/3,因此会否真正减产就看这4个国家的动作了。”李宏分析道,“俄罗斯石油公司CEO Igor Sechin曾表示,原油市场供大于求,但问题不严重,即使油价跌至80美元/桶以下,俄罗斯也无需马上减产。”

  在李宏看来,尽管俄罗斯原油日产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10%,但绝大多数是由私营公司生产。此外,俄罗斯天气寒冷,迅速减产并不容易。

  不过,为了表明支持减产的态度,俄罗斯最大的国有石油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25日发表声明,宣布将把日产量减少2.5万桶。

  “这对于实际平抑油价的作用,可以说微不足道,但至少表明了俄罗斯支持减产的态度。”李宏认为,“美国页岩油繁荣也推动原油产量激增,原油市场呈现明显的供大于求格局。上月,布伦特油较6月高点下跌了20%以上,表明原油市场已经进入熊市。”

  业内人士分析,OPEC必须每天减产达150万桶才能支撑油价,以避免2015年上半年供给过剩。

  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责任编辑:宋燕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