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柳苗去年10元一株今1元不值 苗木产业疯长待“剪枝”

2015-03-13 08:42: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3月9日,惠民县“第四届黄河三角洲绿化苗木博览会”开幕。在展厅外面,后屯街苗木合作社社长王万民指着一卡车米径2厘米的速生柳苗告诉记者,这批柳苗去年能卖到10元一株,而现在卖1元估计也没人要了,“顶多拉回去当柴火烧”。

  王万民介绍,后屯村共有3300亩地,其中3000亩都用于种植苗木,主要是白蜡、国槐。“米径3厘米的白蜡,去年是15元/株,现在是7.5元/株;米径3厘米的国槐,去年是21元/株,今年是13元/株。”而在2012年苗木价格最高的时候,两者的价格分别是40元/株和38元/株。

  在2012、2013连续两年的热潮过后,苗木产业的危机正在持续发酵。山东省林木种苗协会秘书长闫大成表示,目前全省种苗产业面临的总量过剩问题,主要是小苗过剩,而米径10厘米以上的大苗仍然稀缺,因而是结构性过剩。

  “苗木产业与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前些年,随着国家开始重视绿化、房地产与城市建设持续过热以及国家政策鼓励通过土地流转植树造林,市场对大苗的需求突然引爆。看到暴利,老百姓纷纷扩种小苗,而土地流转政策引来的外行业资本更让这种盲目扩种爆发式增长。苗木生长周期长,滞后性强,优质大苗没种出来,小苗已然砸在手里了。”闫大成说。

  在本届苗博会举办的“首届环渤海绿化产业高峰论坛”上,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刘勇表示,目前我国苗木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是造成这种结构性产能过剩的主因。“苗木行业门槛低,生产效益又相对可观,农户很容易跟风种植。这些种植户信息来源单一,销售渠道窄视野不开阔,使得他们市场信息不灵敏;苗木生产者在栽培品种方面缺乏分化,苗木新品种研发能力弱,机械化、设施化程度低,又使得苗木产品同质化严重,质量低劣。”

  中国花卉协会观赏苗木分会副秘书长吴世光则指出,苗木产业的粗放型发展,来自于生产单元的小型分散与“大数据管理”的缺失。“全行业大的专业园林苗木企业不多,最大的苗木产销企业市场份额也不到1%,真正由公司产业化、现代化生产的商业园林苗圃更是凤毛麟角。极度散乱的生产主体,无法对产销信息进行集中和优化,是其粗放发展的深层原因。因此,鼓励苗木产业集约化发展,构建苗木产业大数据,势在必行。”

  刘勇认为,从长远看,这次苗木产业危机只是暂时性的调整,今后还大有可为:“从国土绿化上看,我国现有森林覆盖率是21%,以每年0.5%的绿化增长速度,达到31%的理想覆盖率还需20年;从市政园林建设上看,我国城市化率要达到70%的标准,也需要近20年;再加上绿化升级需求、个人消费需求和各种专项生态建设需求,未来二十年仍将是苗木产业快速发展的繁荣期。”

  王万民说,面对今年的形势,村里很多农户已打算改种玉米和小麦了,而他则对自己种植的74亩原生白蜡仍很有信心,毕竟大苗的价格一直比较稳定。闫大成则建议,众多散户应尽快补种大苗:“地少的,要保留超级苗、一级苗,淘汰二、三级苗,部分恢复粮食种植;地多的,可以把弱苗单独划到不好的地块,拉开苗木层级,并错开上市时间。面对危机,要理性分析,积极应对,不能又一窝蜂地片面减产。”

责任编辑:刘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