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经济发展走势调查:主动破题 让新常态成新强态

2015-03-31 08:51: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对各地来说,就是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主动破解“不会为、不敢为”难题,方法对路,工作得力,让新常态成为新强态。

  感性与理性交织

  发展仍是要务

  龙口市委书记杨洪旭近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到各企业调研。“经济下行压力很大,龙口企业也有一定面积的亏损,特别是煤炭、水泥、钢铁这些行业。”杨洪旭坦陈,“前两个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7%,二产增速明显放慢。”龙口是2014年全省第一个生产总值过千亿的县级市。

  东部如此,其他地方也大体相当。今年前两个月,济宁市没有新批一个外资项目,三月份也只有一个,而去年全年新增外资项目40个。成武县1100多户中小企业中,日子艰难的占30%。

  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同时乏力。在个别县,去年的土地指标甚至没用完,这在往年是不可想象的。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惟有用发展来解决。“‘四个全面’中第一个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仍然是当前的要务。”杨洪旭的这一观点颇具代表性。

  一二三产业,当前发展的“牛鼻子”在哪里?一些研究认为,山东应该积极构建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断提升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但我们采访发现,这种建议有些市县并不完全认可:服务业肯定要发展,但如果没有一定的一二产业为基础,不可能人为拔高服务业。

  在龙口去年的总产值中,工业贡献近六成。龙口目前的转调主要还是围绕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德国、日本、美国等这些国家都有雄厚的制造业做底子,金融危机来了才能说转型就转型。但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的制造业水平与他们不在一个层次上。”杨洪旭说。“感性上最好明天就转到位,但理性告诉我们一定要按发展规律循序渐进。”

  去年底,中央和省里开始全面清理税收等优惠政策。“原来的税收、土地等优势都没有了,环保更不能网开一面。欠发达地区寄希望于承接产业转移来复制东部沿海地区曾经的道路,越来越不可能。”菏泽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晓海表示,对欠发达地区来说,虽然发展的压力更大,但要坚决摈弃“剜到篮子里就是菜”的思想,不能贪大求全。

  在新常态下推动发展需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创造好的软环境,是各地在适应新常态时提到最多的。

  去年,山东在大力破除障碍、搭建平台、优化环境上下功夫,对重点行业“敲开核桃”,一行业一对策,落实制造业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今年,山东又推出了打破行政垄断、推进标准建设、实施好创业创新工程等八大政策工具,创业服务、人才引进等各种公共服务平台对市场主体的发展“扶上马、送一程”,显现出政府对经济工作的驾驭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新常态下推动发展人才是关键。现在各地对人才的重视程度空前。自2014年起,荣成市对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本地企业工作给予七个方面的优惠政策,每人每月可享受1000元到3000元不等的就业津贴,且还有购房、租房补贴。“县级市比不上大城市,政府的这项政策对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起到了很大作用。”黄海造船公司总经理赵建平说。

  招徕人才有时需要傍“大树”。菏泽高新区正和省科学院洽谈设立菏泽分院,建立生物与化工研究所等实体所,初步方案已经有了,近期将挂牌。“政府要主动牵线搭桥。菏泽如果招博士,别人可能不来,但要是省科学院菏泽分院招,博士就很可能会来。”张晓海说,欠发达地区要更好发挥积极性,才能有所作为。

  当资金不是问题

  如何转型升级

  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点和要求,是产业转型升级。适应新常态,就要主动推动转调。

  3月12日,南山铝业航空材料事业部副总经理孟凡林接待了三波前来洽谈合作的客户。“隔壁会议室正在与波音公司闭门协商。他们每年有20万吨的铝材需求,出价在每吨6万到8万元。”孟凡林对拿下这个大客户信心十足。目前,市场上铝锭每吨在1.3万元左右,能卖到6万到8万的价格显然获得的是超额利润。

  在山东电解铝产能利用率仅有72%的情况下,南山铝业保持竞争力的法宝,是建立从矿山开始,到发电、冶炼、深加工,到最终的航空铝材、轨道交通铝材、汽车铝材、铝箔等高端铝材的全产业链,走向产业高端。

  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些企业已经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当资金已经不是大问题,许多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就变得十分惨烈,钢铁、水泥、电解铝、轮胎、船舶等莫不如是。在新常态下,对山东企业来说,只有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高端高质高效上实现突破,拥有不能被轻易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012年,鲜海参每斤100元,2013年每斤80元,2014年每斤50多元,而海参养殖成本是每斤45元。海产品价格连续三四年大幅度下降,让海洋食品行业很不好过。然而好当家集团的业绩却峰峦叠起。

  借助产学研的联合,好当家集团正向产业链两头延伸。3月10日,集团董事长唐传勤与荣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商谈发展健字号食品。2013年,好当家集团通过收购进军制药行业,目前扩建后的药厂已正式投产。据了解,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利润率至少20%。借助互联网,好当家还发展起直销和电商。

  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关键是靠掌握“独门秘笈”一样的技术。

  山东华盛荣镁业科技有限公司,地处我省欠发达地区菏泽,然而2014年以来它的合作伙伴却全是“高大上”:与中航工业集团合作成立航空装备公司,生产飞机配套零部件;吸引宝钢集团、北汽集团、中铁集团等大企业抛出橄榄枝,生产高档汽车配件、高铁配件。“我们拥有的是对镁合金这种轻量化材料的技术掌控,大企业集团有市场,形成双赢、多赢。”总经理丁涛一语道出其中奥妙。

  “经济新常态的核心动力是创业创新。山东已在这个方向迈出了坚定的步伐。”山东社科院研究员、山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贵斌说。统计显示,2014年,全省实施省级创新项目4120项,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5700余项,6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

  坚持问题导向

  寻求破解良方

  适应新常态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不可能一帆风顺。在看到机遇、充满信心的同时,更应该正视挑战、认识到还有哪些不适应之处,进而找出原因,尽快加以解决。

  伊顿是济宁高新区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生产汽车发动机气门和气门驱动器,一年销售收入达1亿美元。它的生产设备来自意大利、日本和美国,原材料来自宝钢集团,产品卖给宝马、奔驰、大众等企业。“我们卖的就是工艺和技术,关键在于设备投入和工艺。”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说,今年生产线将由目前的17条扩大到25条,产量每年可达6000万只,销售收入翻一番。

  伊顿的设备来自国外,南山铝业、如意数码科技印染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关键设备也来自国外,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不为所有,但为所用,这在发展的一定阶段固然可以加快我们追赶的步伐,但山东也有自己的装备制造业,什么时候山东的装备制造业也能如此强大?这是要真正成为制造业强省必须尽早尽快解决的问题。

  类似的问题还存在于其他产业。

  一路走来,处处可见化工企业,县县皆有化工园区。现代社会衣食住行哪样也少不了化工,但化工企业如此密集,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更加密集,许多还是这几年承接产业转移的煤化工、钛白粉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不由得让人产生些许疑虑。对化工产业发展问题,是否应该好好统筹协调一下?

  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须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然而各地对金融与产业的融合发展重视还远不够。

  2013年,山东推出“金改22条”;2014年,17市137个县市区全部设立了金融监管局。采访中,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融资困难还是颇有微词,“县级金融机构惜贷严重”。这一方面说明,省内的各种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对实体经济的投入有待加强。另一方面,企业对金融工具的利用明显不足,在银行借贷之外,还有吸引战略投资、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等多种融资方式,企业是否可以勇敢地试一试?

  此外,依然存在的圈地式发展也让人感到不安。大厂区、大厂房、大草坪、人工湖,空荡荡的厂房中只有一两条生产线,从东部到中西部,这样的场景很多。看起来,集约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面对遇到的诸多问题,各地努力破解的韧劲让人印象深刻。在济宁市化学工业开发区,不符合国家产业及投资导向政策的坚决不要,高能耗高污染的也坚决不要,园区成立5年多来已有100多个项目被拒之门外,项目淘汰率超过85%。

  而胶州正在探索建设一种“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通过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亩均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对工业企业分行业、分类别进行等级评定,并按不同等级对企业在税收、用电、用能、用水、排污、金融等方面采取不同的优惠或惩罚措施。“这个体系一旦建立,将使各种要素从原来错配、乱配、低效配中‘吐’出来,流向‘高大上’项目,真正实现腾笼换鸟。”胶州市发改局副局长赵立新告诉记者。

  从新常态到新强态不会一蹴而就。适应新常态,山东任重道远。只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主动做好当下工作,就能为下一步的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完)

 

责任编辑:刘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