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建立产业联盟培育区域品牌 把农产品端上京津冀市民餐桌

2016-03-08 08:50:00 来源:德州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面对京津冀市场带来的机遇,必须联手闯市场、聚力创牌子。这样才能确保农产品质优量足、适销对路,有效对接。”市农业局副局长张连臣说。

  以需定产

  打入京津冀市场,要知己知彼。

  前不久,我市对北京、天津、石家庄的城区和河北省6个县城开展了农产品供需情况调研。结果显示,这一区域年可消费蔬菜约1000万吨、面粉400万吨、面制品260万吨、肉蛋鱼350万吨。其中,北京市优质农产品自给率在20%至30%之间;天津市优质农产品自给率在30%至70%之间。

  以上数据说明,除面粉及面制品外,京津冀地区对蔬菜、肉蛋奶的市场需求巨大。与之相比,我市农产品产量虽高,但品种结构却不尽合理。

  统计显示,我市粮食、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为82:18,粮食生产“一家独大”;露地菜种植面积占半壁江山;畜牧养殖种类、养殖模式同质化严重。“我们必须摒弃重生产轻供给的思维。真正以消费为导向,以需求定生产。大力发展高效、特色、生态农业,提升农产品供给效率和质量。 ”张连臣说。

  根据计划,今年我市将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品种和品质结构,推进粮经饲、农牧渔结合,扩大饲用粮、大豆、花生等的种植面积,发展马铃薯、谷子、中草药种植,发展设施蔬菜。同时,制定相关办法,确保“三品一标”产品产地认证面积占食用农产品总面积的比重稳定在60%以上。

  抱团闯市场

  因为无法保证常年稳定供货,我市农业经营主体常常面临不敢接大型连锁超市订单的尴尬。

  单个生产基地或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品种较少、数量有限,很难适应大超市大量采购、均衡供应的要求。张连臣表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整合现有资源,成立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合作社联社等组织,实现优势互补,抱团闯市场。 ”

  去年11月,我市成立蔬菜产业联盟,整合了多家蔬菜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加工企业。联盟成立不久,即与首农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3年内在北京城区建设1000家社区农副产品连锁零售店。联盟会长单位——鲁丰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组织联盟内的50家企业有计划地生产蔬菜,年可为北京供应优质蔬菜5万吨。“通过产业联盟抱团闯市场,不愁货源、不愁销售渠道,蔬菜还能卖个好价钱。迈入京津冀市场的路走得很顺畅。”鲁丰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亮说。

  就如何抱团,张连臣表示,同种类农产品生产企业之间的联合应是今后努力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产品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能力,彰显规模效应。此外,要积极发展生产企业与物流、营销企业之间的联合,形成分工协作,降低成本,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品牌整合势在必行

  优质不优价,我市农产品在打入京津冀市场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这一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农产品品牌多而散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我市各地农产品在对外销售时,各打各的品牌。以黄瓜为例,全市有10多个品牌。品牌虽多,但缺少像最高单价80元的马家沟芹菜、品牌价值过百亿元的烟台苹果这样的知名大品牌。

  市蔬菜办主任田京江认为,品牌过多会导致农产品市场识别度不高,难以让人形成整体印象。必须引导品牌整合,做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即在特定生产地域范围内,由相关机构、企业、农户共用的农产品品牌。以“齐河生态蔬菜”为例,2013年,该品牌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齐河县规范了蔬菜生产标准、产品标准、使用许可等相关内容。目前,全县7家企业被授权使用该品牌,“齐河生态蔬菜”较普通蔬菜价格提高10%以上。这一品牌在京津冀市场也获得较高认可。今年,我市明确提出在粮食、瓜菜、食用菌、林果、水产方面,培育一批区域公用品牌。

  建立区域公用品牌,需要有统一的生产、管理、质量标准。今年,我市将制定、修订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的地方主要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开展蔬菜果品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确保标准入户率达到100%。

责任编辑: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