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打造现代化国家级城市群 试点探索街区制
5月17日召开的全省城市工作会议,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全省城市工作做了全面部署。会议提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山东特点的城市发展道路。此次会议透露出来的诸多信息,必将对全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促进城市合理布局
目前,全省已经形成了由7个大城市、12个中等城市、83个小城市和1115个建制镇构成的城镇格局,初步形成了以陆海统筹为鲜明特征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已列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下一步,我省将按照继续在制度创新、科技发展、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努力把山东半岛城市群打造成发展活力足、一体化程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国家级城市群,以此为支撑促进城市合理布局。
不宜过分强调功能区划分
住在城西,工作在城东,每天起早贪黑,上下班路上要一两个小时,这是许多城市人的工作常态,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城市工作生活的难题。
此次,全省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不宜过分强调功能区划分,防止把城市空间生硬切割、功能相互分离,分区规模过大,居民工作、居住距离太远,造成群众工作生活不便。另一方面,也不能给一个地块定位太多、超出承载能力。尽量减少城市内部不必要的人口流动,让居民工作、生活、就学等与居住地尽可能近,使住宅、商业、办公、文化等不同功能区相互交织、有机组合,实现职住平衡。
此外,我省确定,加快济南、青岛地铁建设步伐,尽快启动淄博、烟台、潍坊、临沂等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力争到2020年全省建成运行300公里以上。
开展城市设计
控制建筑高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全省城市长大了、变高了、变美了,高楼大厦成为一些城市的新地标,但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全城第一、第二高,挡住了山、遮住了景,健康和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400多米高的大楼里,电梯等设备可能要占到四分之一左右的面积,且一旦发生火灾,消防压力更大。此次全省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筑高度一定要控制,不能盲目攀比。
会议要求,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在整体风格、空间意象、街道类型、开敞空间、建筑形态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风貌。对河湖海边、公园绿地边、历史文化街区边的建筑风格和景观风貌,及早明确控制性要求。
会议认为,进行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时间可以足够长,动员的范围要足够广。只要让城市规划始终处于阳光照射之下,处于全市居民的监督之下,就会大大缩小随意性和任意性。
调查研究试点探索街区制
中央提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省城市里也形成了许多机关大院和超大型的住宅小区。
会议提出,要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影响交通的机关大院、工厂、学校和商业建筑进行改造,特别是要依法整治占路违章建筑和钉子户,打通断头路。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闹中取静是中国人的居住习惯,广大群众还有密切邻里关系、确保居家安全等实际需求。对于不是商业中心、不临街的相对封闭的小区,不能采取简单的办法完全打开。这个问题可以调查研究、试点探索。
加大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力度
目前,我省行政区划从许多地方来看,仍然很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需要,尤其是设区市城区规模和结构不合理,县级市数量偏少等问题较为突出。我省将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大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撤县设区、撤县改市、乡镇合并、镇改街道,以及其他必要的调整优化工作。
济南和青岛作为我省的两个副省级城市,目前城区常住人口都还不到500万人,很难达到全国中心城市标准。通过撤县(市)设区,建设卫星城,形成组团型城市,提高济南、青岛的辐射带动作用。我省县域经济发达,全国百强县数量位居前列,要突出县域发展优势,积极培育一批城区常住人口达到5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绝大多数县城都可以建设成为中小型城市。
目前,我省共有1115个建制镇。对于非农就业达到75%的镇,可以按照小城市标准进行培育,争取到2020年培育10个左右人口超过10万人的小城市,赋予县级政府管理权限。对于人口规模低于10万人,但是经济和就业非农化水平也超过75%的其他城镇,可以考虑选择进行小城市试点,赋予副县级管理权限。本报记者 袁涛 杨学莹 赵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