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看鲁企】山影“炼”剧 每部剧都要引入社会资本

2016-06-07 08:4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影制作的电视剧获得了很多荣誉

    导语:本来被定性为主旋律定制剧的《大秧歌》,在引入上市公司完美环球(002624.SZ)后,投资额从6000万飙升至2亿元人民币,最终成了大热荧屏的抗战传奇剧。在山东影视传媒集团(简称山影集团)总经理晋亮看来,鲁剧成为现象级剧种,与集团引入社会资本改善投资方架构的尝试不无关系。

    鲁网6月7日讯(山东商报记者 张冠超)民资改造《大秧歌》继《琅琊榜》和《伪装者》去年霸屏后,《欢乐颂》又成为今年大热的国产剧集,鲁剧继续书写着国产电视剧的收视神话,对于背后的制片方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来说,省长郭树清曾一句话点透了公司的现在和将来,“山影出品,必属精品”。

    说起这些热播剧是怎样炼成的,山影集团总经理晋亮并没有像记者想象的那样,搬出现象级的鲁剧《琅琊榜》说事,而是提起了去年10月首播,但知名度相对较小的《大秧歌》。晋亮告诉记者,这部在烟台海阳拍摄的抗战传奇剧,原本只是当地政府的一部主旋律定制剧,投资约为6000万元,准备在中央一套或中央八套放映,这样的剧本和投资规模,让晋亮也没看到它可能火起来的迹象。不过,在引入曾推出《钢的琴》、《失恋33天》、《咱们结婚吧》等影视剧的上市公司完美环球后,《大秧歌》的命运发生了180°的逆转,上映后50城收视率连续三周领跑,网络播放总量近60亿次。

    “我们引入了完美环球旗下的两家公司,它们对剧本做了传奇化和商业化的改造,它们还启用了郭靖宇这个金牌制作团队,同时多次追加投资,投资额最后到了两个亿,剧长也从30集改成了80集。”晋亮说。晋亮告诉记者,无论《大秧歌》还是《琅琊榜》、《伪装者》等热播剧,山影集团这些年一直坚持投资方至少引入两家社会资本,这些企业要么在产业链上游负责策划、投资,要么是下游的网络、电视台或发行公司,这样既可以相互监督制约,也可以避免“跑冒滴漏”。

    每年花7000万买剧本 2015年,山影集团实现1.39亿元净利润,出品的8部电视剧和两部电影中,《大圣归来》以9.56亿元票房刷新中国动画票房纪录。盛名之下,投资方也蜂拥而至。“现在天天都能接到电话,很多人想带着钱和剧本来谈合作。”晋亮称。在山影集团副总经理牛烟生看来,集团之所以能保持行业竞争力,还与丰富的剧本储备有很大关系。他告诉记者,在储备题材前,集团都会找最好的编剧和策划团队来论证,并不是有投资就盲目的组织作家来写。谈及剧本储备的来源,山影制作副总经理王海青介绍这主要来自3个方面,即购买有粉丝基础的网络小说版权,定向策划,以及采购外来的成熟剧本。据了解,山影目前已建成了剧本资源库,每年都要花去约7000万元用于采购。据了解,早在2011年3月,山影就签下《琅琊榜》的电影和电视剧改编权,引发了《琅琊榜》小说二次传播,而诸如《伪装者》,以及他们正在运作的《蜗牛的爱情》、《外科风云》都是三四年前储备的项目。除剧本外,晋亮还告诉记者储备好的编剧也是鲁剧制胜的秘诀。 “我们充分尊重编剧的需求,对方提出的报价,公司基本不会讨价还价,而且在拍摄过程中,对剧本有任何改动,都会同编剧进行充分的沟通。正是因为有了精良编剧团队的合作,我们基本不愁没有好剧本。”晋亮说。

    股权激励破解人才流失不过,山影集团也面临制作团队流失的困境,特别是“金牌制片人”侯鸿亮的出走,给集团高层带来了极大的触动。据了解,侯鸿亮担任制片人的《闯关东》、《战长沙》、《琅琊榜》、《温州一家人》均为热门鲁剧,而侯鸿亮出走后即开始筹拍《琅琊榜2》,目前《琅琊榜2》已经以800万元每集卖给了爱奇艺。

    “国有影视公司激励机制过于僵化,目前明星、导演、制片人成立公司或者入股影视公司,然后谋求上市,借助资本市场把自己的价值放大数倍或提前回收,这已经是圈里很难阻挡的趋势。利润分配问题不解决,国企人才流失在所难免。”有分析人士告诉记者。采访中晋亮也表示,人才激励问题已经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而推动集团旗下山东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简称山东影视)的骨干人才员工持股,并加快在创业板或新三板的上市步伐,正成为山影集团所极力推动的人才激励方案。 

    据了解,目前山东影视49%的股份,已分别有两家员工持股企业持有,制片人、导演、编剧在这里可以拿到市场化的报酬,上市后可以分股权,项目还有分红。在晋亮看来,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将被这个行业甩掉。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