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扇贝大丰收闹用工荒 月入万元仍无人愿干

2016-11-22 09:36:00 来源:水母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水母网11月22日讯  (记者李仁 通讯员王杨 明明 杨斐 希鹏)莱州市是胶东地区最大的扇贝养殖区域之一,11月中旬,莱州湾扇贝进入收获期,养殖户又忙碌起来。

  几家欢喜几家愁

  11月18日,记者在三山岛街道吴二村割丁大棚看到,这里的工人们正忙碌着割扇贝丁,养殖户吴绪敏告诉记者,今年养殖了五万笼扇贝,分深海和浅海两个海域,长势都不太好,浅水养殖的能达到每斤140多头,深水养殖的每斤只能达到160多头。

  与吴绪敏相反,家住吴一村的原晓凯今年养殖了两万笼扇贝,无论是深海还是浅海,长势都还不错,浅海的每斤能达到100多头,深海的也有一百二三头。养殖户们告诉记者,今年扇贝长势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养殖户的扇贝长势极好,但有的长势却非常差,今年比较干旱,海水肥度不太高。

  气候条件不利于饵料繁殖,这对每个养殖户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养殖户产量很好,有的却很差呢?吴绪敏告诉记者,这主要还是受到养殖密度的影响,去年他养殖扇贝的海域扇贝长势很好,今年不少的养殖户都将扇贝养殖在这一海域,造成该海域扇贝密度太高,扇贝饵料不足。而原晓凯家扇贝所在的海域,今年由于密度较小,长势很好。

  这些年,养殖户们靠海吃海,养殖扇贝的面积不断增大,再加上养殖户养殖海域扎堆,这给他们每年的扇贝养殖业带来了更多的风险。

  割丁工稀缺,用工荒难破

  扇贝从海上收获后,需要割丁工将扇贝打开,把扇贝丁用小刀割出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非常顺手的割丁机器,割扇贝丁完全需要人工,所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扇贝已经到了收获季节,但却遇到了用工荒。

  记者在莱州市三山岛街道吴二村了解到,今年扇贝收获已经开始二十多天了,但是割丁工依旧非常短缺,每家养殖户都存在一个共性就是,年轻人很少,割丁工多数都是中老年人。

  记者了解到,往年割丁工都是从济宁、临沂等地招收,一般情况下,一个领工在当地找好了工人,一起带着到莱州割扇贝,一个领工最起码能带十多个人,但是今年几乎每个领工带的人手都不如往年。

  李西霞是临沂人,每年都会带不少的姐妹来割扇贝。她告诉记者,往年找过的那些割丁工,有的在家照顾孩子,有的在当地打零工,有的因为割扇贝太脏太冷不愿再干,今年从十月份就开始找,到如今只带了三个人过来。

  一方面割丁工越来越难招,另一方面,海边的扇贝养殖面积越来越大,对割丁工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割丁工的供需矛盾越发凸显。

  为了吸引更多的割丁工,近年来养殖户们也是想尽各种办法。2010年,割一斤扇贝丁两块多钱,如今已经涨到了四块钱,割丁工管吃管住,对一些好手快手还要包红包发奖金,但是并不能根本缓解用工难的现状。

  招工越来越难,扇贝还必须得人工割丁,因此养殖户们只能想尽各种办法,请亲戚朋友过来帮忙。尽管如此,如今用工需求仍得不到满足。

  市民研制扇贝自动割丁机

  这几天,莱州柞村镇牟文孔家里的客人络绎不绝,不少扇贝养殖户慕名而来,观看他研发的扇贝自动割丁机。走进车间,客人们很快被眼前的这个“家伙”吸引住了视线。将完整的扇贝从一侧按顺序摆上机器,经过传输后,从另一头儿出来的只剩扇贝丁。“这台机器每小时的产丁量是40到50公斤,基本上能达到10到15个人的工作量。”牟文孔告诉记者,他是2014年开始接触的养殖行业,每年11月到12月中旬开始进入割扇贝丁的旺季,每当这时,招工难、工资高,让养殖户叫苦不迭。

  爱钻研的牟文孔听很多老养殖户说,如果能有机械代替人工就好了,这方面的机械现在还没有,很有市场。牟文孔回去后久反复琢磨探索。“两万到三万笼扇贝就需要30-40人,一个半月左右才能割完。割贝丁季节性比较强,环境比较恶劣,人工成本越来越高,而且人越来越难找。从2014年,我们几个养殖户朋友就经常在一起沟通,开始进行研制。”

  有了想法,就开始实践,他们联系了清华大学机械系,之后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在收集了大多数养殖户的意见以后,进入了研发的程序,第一台样机今年3月份就出来了,采用的是火烤的方式。火烤的方式便捷,但影响扇贝丁的质量和口感,他们又经过几台机器的研发,最终在研发第八台机器时实现了自动化。

  “十个月的时间我们经历了很多困难和坎坷,到现在这台机器属于第八台机器,每个小时的产丁量是四十到五十公斤,基本上能达到10到15个人的工作量,给养殖户节省了大量的人工费用。” 牟文孔说。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