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企业高管:“制造业回归美国”不靠谱!
鲁网2月17日讯 假设iPhone迎来“美国制造”,那会带来什么?有一项估算这样显示,若苹果公司在美国进行产品组装,那一部iPhone的成本大约增加30至40美元,若零部件也搬回美国制造,其成本可能增加100美元。
即便如此,“制造业回流美国”,已成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的施政重点之一。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宫后,在促使企业向美国本土回迁生产线一事上可谓“操碎了心”,他不断向大公司施压喊话,声称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特朗普的“制造业回归”到底靠不靠谱?在这背后,会否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会否对“中国制造”产生影响?
有中国企业高管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应一味谈“狼来了”,应对这一问题进行细分探讨。特朗普政策对制造业产生的影响,可能更多集中在新兴产业。
亚洲供应链凸显重要角色
“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特朗普一上任即高喊这一口号,欲通过“制造业回流”让“美国再次伟大”。
但无论怎样,要实现“美国制造”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民15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应笼统地谈特朗普提出的制造业回归,应该进行细分,而不是一味喊“狼来了”。
美国“制造业回归”是否会对“中国制造”产生影响?
“有些行业肯定会造成一些影响。”不过,吴建民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整个世界制造业的格局基本已经形成,尤其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么多年来已形成。(美国制造业)全面回归,它做不到,也没必要。”
“可能更多的回归,是一些传统企业中涉及到国民消费比较重要的产业,或一些新兴产业回归。但是真正把一些传统产业包括服装等都回归美国,不大可能。”吴建民认为。
在他看来,预计重点还是围绕高科技、新型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进行回归,“而不是简单地将在中国形成的世界制造工厂的产业都回归到美国,这不大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吴建民对经济导报记者分析说,一是美国的人口素质、数量决定了这种不可能性;另外,世界反恐形势严重,也不可能让海外劳工进入美国。就算是解决美国本土人口、蓝领工人的就业问题,但蓝领工人也不可能做这些传统工作。
“很大的问题是美国这边没有这种技术工人。”Sean在美国工作多年,他同样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工厂除非是自动化程度很高的,要不然去哪里找技工?”
正如苹果公司CEO库克所言,更严重的问题在于,美国劳动力缺乏进行大规模先进制造所需的技术。而且,还缺乏目前在中国形成的供应链。
对于特朗普承诺的“制造业回归,创造就业岗位”,美国《华尔街日报》此前的报道也提及,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面临着亚洲复杂的电子产品供应链和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两大障碍。
上述报道举例说,几年前,全球第三大代工企业捷普科技急需迅速提高其电子组件的产量,该公司在中国用了不到6周时间就新增了3.5万名员工。
在外媒看来,捷普科技的经历凸显出中国流动务工大军和有数十年历史的亚洲供应链在全球电子产品生产中的重要角色。
“将产生巨额成本”
尽管“美国制造”在短期内很难实现,但特朗普一直没闲着。他曾喊话汽车企业,要么在美国本土制造汽车,要么就缴纳“一大笔边境税”,并把丰田、通用汽车等大企业挨个敲打了一遍。
为吸引这些大企业、包括苹果公司在内回美国建厂,特朗普还承诺减少“条条框框”,希望通过贸易政策的调整,将制造业重新带回美国。他曾开出诱人条件,称将把企业最高所得税率由35%降至15%,幅度非常大。
但现在看来,iPhone的回美之路显然漫漫。就在15日,苹果公司首席财务官Luca Maestri放话,即便苹果在美国生产多数产品,但多数供应链仍存在于海外。若苹果公司和所有供应商将多数制造厂迁回美国,这将产生巨额成本。
不过,特朗普的喊话效应已经开始显现。比如说,苹果的供应商富士康,就正在考虑投资70亿美元,与软银合作,在美国生产面板。
大约一个月前,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正式表示,在讨论于美国新建液晶面板工厂。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如果实施本地化生产,将降低运输费用等成本。但也有人担心,如果新工厂得不到政府部门的支持,昂贵的人工费将导致生产成本膨胀。
当然,富士康方面也在打着自己的“算盘”。郭台铭已经提出,希望在美国获得廉价的土地和电力,期待美国能满足条件。
贴上“高大上”的标签
“中国现在人工成本也贵了。”Sean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不过在Sean看来,“即便如此,(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产业链、技术都在中国。(中国的)人工成本再贵,也比在美国新训练员工、开始生产等要更经济。”
有关中美制造业成本的大讨论,曾在去年12月福耀玻璃于海外设厂时被引发。
中国的制造成本和美国相比,如何?吴建民感叹,在成本方面,现在有些行业,中国已经是世界最高的了,没什么差距了。
“企业经营是讲一个综合成本,最终产品的价格是综合成本的产物。”吴建民说,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一些行业已经没什么优势了。
如今,再加上“制造业回流美国”,“中国制造”未来的应对方式之一显然是贴上“高大上”的标签。吴建民对经济导报记者说,一方面,企业只能走“高大上”的路线,从事高科技,不断进行创新。
此外,他还谈到减税。毕竟,“现在税收制度是前几年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制定的。”
事实上,美国的减税措施预计也将对中国带来一定影响。
“美国如果将税率从30%降低到15%,给我国带来的挑战是非常严峻的。”在去年12月举行的“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表示,“现在一些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行业都在外迁,我国的优势是一般制造业的性价比较高,如果美国大幅度减税,就缩小了性价比优势,这样国内就会遇到更大困难。”
特朗普的“制造业回归美国”政策能否成为现实,各方争议较大,也需要一定时间的观察。但无论如何,一个事实是,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挑战,与此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分析人士看来,形成创新能力模式,加大发展空间,通过减税降低企业负担,无疑都有利于增强“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