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担陈祥志: 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让金融活水充分流向乡村振兴

2022-09-06 13:45:28 来源:大众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金融活,经济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需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金融政策大有可为。

  8月29日,“国企改革看山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农担”)进行深入采访交流,山东农担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祥志,就加快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积极成效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看法。

  创新服务模式

  积极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2017 年 12 月 18 日,山东农担在济南成立。自成立以来,公司坚持围绕主责主业,不断深化政银担合作,加快数字化转型,撬动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三农”,为稳固农业基本盘,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积极贡献,坚持政策性定位,加快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累计为全省 20.9 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185 亿元,较 40 亿元注册资本将财政支农资金效应放大了 29 倍。

  山东农担通过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山东农担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祥志表示,山东农担通过持续创新担保产品,创新服务模式,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等方式,与省委组织部、省农行共同推出“强村贷”系列产品,降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贷款门槛,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现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益、农民得实惠。

  直面数字化浪潮

  做好数字化转型三篇“文章”

  置身大数据时代,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山东农担作为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佼佼者和领路人,通过做好三篇文章的有效方式,为全省乃至全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效经验。

  做好“数据采集”和“数据应用”的结合文章。目前,公司已累计采集数据7000多万条,涉及1572个字段、315万多个经营主体;接入汇法网、百维金科等10多家第三方数据,以“用数不见数”方式接入中银保信、中国银联、省大数据局、省农业农村厅等数据。下一步,山东农担将在聚数和用数上同步发力。一方面,拓展数据资源广度,不断提质扩面增量,着手架构主体数据体系,制定外部数据分类建设计划。另一方面,提升数据应用深度,加大数据价值释放,在数据的整合加工、数据和业务的融合上以及数据资产的管理上再提升。

  做好“夯实基础”和“创新提升”的结合文章。过去两年中,先后开发了一批信息化系统工具,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基本框架,初步实现业务信息化、数据化,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全国平均的3倍以上。接下来,山东农担将立足当下、稳扎稳打,把各种工具做优、做精、做扎实。同时,将着眼长远、主动布局,把握金融科技新趋势,在区块链、物联网、RPA、GIS等技术和业务场景的结合上打造新亮点。

  做好“系统谋划”和“需求驱动”的结合文章。一方面,深入研究中央和省关于数字政府、金融科技、数字强省等工作的战略部署,主动借鉴先进经验,加强对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等方面的前瞻性设计,确保数字化转型方向明确、目标清晰。另一方面,坚持需求导向,将数字化意识融入经营管理各环节、业务开展全过程,打造需求方、设计方、建设方三方分工明确、高效协同的有序格局。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打通产业、资金闭环的“双闭环”管理

  农业信贷担保是政府职能和财政职能的延伸,是以“政府+市场”“财政+金融”手段破解“三农”融资难题的重要创新。山东农担坚持“跳出担保干担保”,在做好主责 主业的同时,着力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的“准公共产品”属性,用“财政杠杆”撬动“乘数效应”,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应。

  据了解,山东农担综合运用卫星遥感、区块链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产业、资金闭环的“双闭环”管理,自动生成可信数据,确保担保贷款用途真实、还款来源稳定,不仅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难题,也杜绝了担保贷款被挪用的代偿风险。

  此外,山东农担完善农产品电商供应链,以打通城乡冷链“最先一公里”为切口,在省内特色农产品产区布局冷链装备,对接美团、京东等电商平台,建立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推动博山猕猴桃、蒙阴水蜜桃、临朐大樱桃等特色产品冷藏保鲜、错峰上市,依托“种植+营销”两级合作社,实施二次分红,农户可普遍增收7%至9%,真正让农户种得好、卖得好。

  通过引导合作银行改变传统授信规则,由“看资产、看流水、看押品”向 “看人、看事、看发展”转变,精准制定担保产品,科学 匹配担保期限,满足农民融资需求,切实为农民增信、为 银行分险、为乡村振兴赋能。同时,以“小钱”撬动“大 钱”,推动地方财源建设和资本投资,农业经营主体获得贷款后,生产资料、人力、资金等后期投入乘数效应可达 3 倍左右,初步测算累计拉动增加社会投资3000 多亿元, 为山东增加地方税收 100 多亿元。

责任编辑:卢芸竹
新闻关键词:山东金融数据财政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