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雾霾淡出的“显性”变化看美丽山东的“隐形”改变

2022-09-30 09:45:33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十年间,山东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相信每个人的手机相册都能给出答案:曾经的热词“雾霾”逐渐淡出视野,取而代之的是频频在朋友圈刷屏的蓝天白云;近海海域大叶藻、斑海豹等濒危生物明显增多,久违的江豚也再现身影……

  但这些远不是十年来山东生态之变的全部。9月29日,山东省委宣传部举行“山东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介绍山东生态文明建设情况。除了蓝天白云、清水绿岸这些百姓更容易可触可感的“显性”变化之外,十年间,美丽山东的内在气质也在改变:结构在调整,治理体系在完善,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亿万齐鲁儿女真正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刻在了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共同绘就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长期以来,山东在全国发展格局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经济总量稳居前三。但在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山东面临产业结构不优,新动能成长不快等一系列难题和矛盾,在发展经济中付出的环境代价不小。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如何让山东的山绿起来、水清起来、环境美起来?必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山东实施两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深入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农业投入和用地结构调整。对新(改、扩)建“两高”项目,坚决实行产能、能耗、煤炭、碳排放和常规污染物“五个减量替代”。2020年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1年下降43%、44%、24%、26%,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突破。山东的实践证明,找准发展路径,完成可以实现增项目增生产、不增排放不增污染。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注重发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山东着眼常态长效,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构建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山东系统制修订生态环境领域法规政策标准,不断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十年来,山东环境治理体系逐步完善,为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更深层次的变化在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山东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注重精准施策、持续用力,有效促进了责任落实和观念转变。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的164项问题已整改完成105项,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承担环保责任,广大群众关注和参与环保的热情高涨。十年来,山东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上4个万亿大台阶,增加到2021年的8.3万亿元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

  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抓环保、促发展,山东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最大、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力度最大、绿色低碳转型取得卓著成效、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领域获得感最强,站在坚实的基础上,山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一定能为共建美丽中国贡献山东智慧和山东力量。

责任编辑:吴奕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