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十问企业家】山东省政协委员孟雷:今年争取引进、利用各类外部资金10亿元

2023-01-16 17:06:1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泰山财经推出 “信心·十问企业家”2023山东两会特别报道。

  此为第六期。

  这一期,记者对话第十三届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发展投资集团董事长孟雷。

  鲁网·泰山财经1月16日讯(记者 吴奕萱)

  一问

  鲁网·泰山财经记者:2023年是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起步之年,请问今年山东发展投资集团有哪些考虑?

  孟雷:绿色金融是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撑。我们设立了国内首只符合国际绿色金融标准的100亿元绿色基金,建成了国内首个城市CO2中精度监测网,撬动宁德时代、中金浦成等各类资本流入山东绿色低碳产业。目前,在青岛、潍坊、烟台等地参与的固废处置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目前,集团绿色产业投资贡献率超过80%。

  下一步,我们将对标国际绿色金融标准,加快建立绿色投融资体系,打造以绿色产业投资母基金为主体,以山东绿色发展基金、碳中和科技基金、环保产业基金等为支撑的绿色基金群,大力开展绿色产业及相关领域投资,努力为先行区建设贡献力量。

  二问

  鲁网·泰山财经记者:请问下一步规划是什么?

  孟雷:全力推进“陇电入鲁”新能源基地、海上光伏基地建设,加快海阳核电二期、中核国家先进能源示范区等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成为落实全省重大战略的“主力军”。

  围绕山东省“一群两心三圈”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建立省重大项目对接机制,加大与地方政府合作力度,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产业发展。突出动能转换促进中心建设,发挥深圳、上海、北京“窗口”企业作用,为山东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紧缺高端人才引进等提供精准服务,今年争取引进、利用各类外部资金10亿元,为推动全省重大战略落地提供最大支撑。

  三问

  鲁网·泰山财经记者:近年来,山东发展投资集团参投项目频频开花结果。请问下一步集团投资方向在哪?

 孟雷:近年来,山东发展投资集团投资80多亿元支持高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实施山东海阳核电、华电莱州等重大能源工程。

  “外电入鲁”配套新能源基地、中核山东核能、绿叶新冠疫苗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发挥国有资本在科技创新领域投资引领作用,先后发起、出资基金40支,主动管理基金规摸300亿元,投资了圣泉集团、山东天岳等高新技术企业110余家,支持10余家成功上市。

  下一步,山东发展投资集团将聚焦全省“碳达峰、碳中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扩需求稳增长“十大行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先行区等全省重大战略,计划完成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超过50亿元,绿色、科技产业投资占比保持在80%以上。

  四问

  鲁网·泰山财经记者: “吉电入鲁”项目一直备受关注,目前进展如何? 

 孟雷:作为吉林、山东两省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吉电入鲁”配套新能源基地目前已正式并网投产。

  “吉电入鲁”项目预计每年可往山东输送清洁电力达30亿千瓦,有效弥补山东高峰时段用电缺口,对山东电力供应保障起到积极作用,每年可替代煤炭消费9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万吨,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绿色能源,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项目建设的同时,山东发展投资集团高效发挥产业集聚示范引领作用,为吉林省松原市吸引落地大型风电装备产业基地,总投资约9亿元,建设高峰带动就业1000余人,投产后年可实现收入约25亿元,创造利润约2.3亿元,年均创造税收近2亿元,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五问

  鲁网·泰山财经记者:山东发展投资集团一直高度重视创新,并集中力量在科技研发方面发力。今年会有哪些新动作?

  孟雷:山东发展集团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以智能科技作为推动高质量投资建设的重要手段,推动大数据、信息可视化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建设运营、培训教育等方面的应用。

  下一步,集团将联合国内知名设计单位、高校论证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动力模型,结合正在投资的“外地电入鲁”新能源项目专项定制适配应用场景,优化项目风机排布与技术方案,提高项目运行效率,提升安全性、经济性、稳定性。

  创新打造集售电、运维管理、安全生产管控于一体的数字化资产管理平台,搭建复合型风光一体化集中管理中心,满足大基地项目跨地域综合管理需求,提升整体资产生命周期质量和利用率,为大基地项目管理提供了创新样本。

  六问

  鲁网·泰山财经记者:近年,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新风尚”,山东发展投资集团更将其视为推动集团“二次创业”、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源动力。请问,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集团下一步发展动向?

  孟雷:集团成立了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围绕绿色产业国有资本投资人这一核心价值追求,顶层谋划制订了“1+3+N”数字化转型总体布局,按照边规划、边推进、边实施的原则,新建一批数字化管理平台,新投一批数字化产业项目,集团数字化转型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下一步,集团将加大对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保障力度,邀请行业专家开展宣贯活动,通过专项预算、奖励补助等务实措施,建设专业队伍、提升专业能力、开展专业活动、体现专业成效,全面打造“数字发投”,勇当省属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数字化转型“排头兵”。

  七问

  鲁网·泰山财经记者:去年11月,山东发展投资集团召开会议宣布,深圳东华、上海齐鲁领导班子列入山东发展投资集团党委管理。对于这两家新加入的企业,山东发展投资集团将如何促进企业发展?

  孟雷:2022年11月,集团召开会议宣布山东省国资委党委关于调整深圳东华、上海齐鲁领导班子管理体制的通知,经省委、省政府同意,深圳东华、上海齐鲁领导班子列入山东发展投资集团党委管理,深圳东华、上海齐鲁领导班子成员职务自然变更为山东发展投资集团党委管理的职务。

  今后,将持续发挥“双招双引”前沿阵地作用,继续发挥鲁深、鲁沪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中心作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强管理、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利用好深圳、上海优势资源,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下一步,山东发展投资集团将着眼于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充分发挥深圳东华、上海齐鲁的“窗口”作用和区位优势,深度对接全省各市招引需求,在搭平台、聚人脉、招项目、引资金上下功夫,搭建服务山东省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双招双引”标志性“窗口”。树立“一家人一家亲,一家人一条心”理念,全力支持两家企业拓展发展空间,齐心协力做强做优主营业务,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八问

  鲁网·泰山财经记者: 请您介绍下目前集团在乡村振兴方面的贡献?

  孟雷:自2017年以来,山东发展投资集团先后选派12名干部赴冠县、商河、郯城等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或加入万名干部下基层服务队,捐赠并协调各类资金1030万元,实施了一系列民生保障工程,圆满完成了帮扶地脱贫攻坚任务。

  与重庆市联合发起设立规模1亿元的重庆鲁渝赢创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支持石柱县中草药、万州区三峡绣等项目,以市场化方式推动产业扶贫。深入贯彻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易地扶贫搬迁省级投融资主体作用,承接发放国开行扶贫贷款18.7亿元。先后选派12名干部赴冠县、商河县等驻村帮扶,通过争取政策资金、发展兴农项目等方式,推动了一系列民生暖心工程。

  九问

  鲁网·泰山财经记者: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圆满收官,山东发展投资集团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孟雷:作为国资国企系统的一员,山东发展投资集团全力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不断提高运行效率、增强内生活力,在创新绿色发展机制方面硕果颇丰,改革做法入选全省第四批国有企业改革典型经验。

  作为省管功能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山东发展投资集团的业务都是跟“资本”打交道。通过多年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对投资最好的规范就是严格的风险管理。因此,在探索投资、风控新机制方面,山东发展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组建了集团投资决策委员会和风控中心,建立了“大投审”“大风控”制度体系,“智汇发投”投审品牌、“国企金盾”风控品牌日趋成熟,投资决策水平、风险管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智汇发投”投审模式实现了以协同运作创造价值、以全面防控保护价值、以投资管理发现价值、以投后赋能提升价值、以安全退出彰显价值,建设成果获评全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国企金盾”风控品牌从多维度发力,以投资项目全链条风险控制为“点”、各类机制为“线”,再加上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起“点、线、面”相结合的有效风控机制。山东发展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项目投资、风控领域作出的有益探索,得到了省国资委的高度认可。

  十问

  鲁网·泰山财经记者: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在人才引进和人才管理上,发投是怎么做的?

 孟雷:山东发展投资集团十分重视人才,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研究制定《市场化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双招双引奖励办法》,精准对接高层次专业人才,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梯队加速形成。

  集团现有在岗员工平均年龄37岁,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6名,40岁左右干部占比23.5%。此外,集团先后与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建立产学研一体、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引进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助力公司发展。2022年,集团及权属公司运营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28名,柔性引进外籍院士及国家千人计划、泰山学者专家10人,新增国家级人才载体11个,为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创造良好环境。

  同时,集团将三项制度改革打造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标志性工作,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实现常态化。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职业经理人制度,权属企业完成率达100%。全面推行用工市场化,实行全员合同管理,合同签订率达100%。集团公司及各级子企业全面建立和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制度。

  



责任编辑:吴奕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