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团代表郑思敏:建议设立预制菜产业发展基金 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鲁网3月9日讯 正值全国两会期间,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国人餐桌的预制菜为代表委员们所关注。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不仅将预制菜作为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也标志着发展预制菜产业正式提升为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
加快发展预制菜产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迭代升级意义重大,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也纷纷对此建言献策。
在山东团代表郑思敏看来,发展预制菜产业,背后是可以更好实现三产融合,合理配置整合优势资源,形成产业聚集的表现。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
“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是通过规范化、标准化解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优质农产品供给问题、农民增收问题,解决的是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和消费市场稳定增长的问题。”郑思敏表示。
通过加工和流通链条,预制菜产业连接起产地、企业和市场,以工业化的解决方案,实现了产业聚集与跨界融合,正成为撬动产业发展的支点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依托。
郑思敏同时指出,我国预制菜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发展潜力巨大,但多年飞速发展后,预制菜行业中缺乏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类较为单一、研发创新瓶颈等薄弱环节逐渐暴露,行业发展仍存在着不少痛点。
一是由于预制菜行业是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快,虽然有关部门正在密集出台相关标准,但仍缺乏完善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不利于行业长远良性发展。
二是预制菜定义模糊,处在餐饮和食品行业的边界,进入门槛低,可复制性强,造成生产企业良莠不齐,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食品安全隐患。
三是预制菜企业品牌化建设任重道远,预制菜加工厂呈现区域化、分散化和小规模的特征,缺少完善的商业经营模式。
四是缺少预制菜专业研发人才,创新动力不足,中餐科技化水平进度缓慢,制约中餐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
对此,郑思敏在助推预制菜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建议政府尽快明确牵头单位,加快制定和出台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或规划,制定精准化的预制菜扶持政策,重点培育成熟区域的市场主体。
发挥农业和畜牧业大省的基础优势,加快打造预制菜产业领军企业,培强做大一批专业化、智能化、集约化生产水平高的龙头企业。支持预制菜加工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建立产业联盟或集群,实现协同发展。
二、建议设立预制菜产业发展基金,为预制菜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中餐标准化等提供支持,鼓励预制菜制造企业建设专业的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和研发体系,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努力向自动化、数字化生产提升。培育或引进预制菜相关的专业投资机构,加强孵化、加速、投资力量,以促使更多预制菜赛道企业做大做强。
三、建议加大科研投入,支持科研院所联合地方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攻关,突破技术难点。未来预制菜企业要实现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产品力是关键,既要实现产品的标准化、营养化、方便化,又要挖掘中华美食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做好地方特色餐饮的发扬光大。
四、建议完善系统性的生产管理全过程标准化体系,这是预制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预制菜产业所涉及的第一二三产业都应完善相应的生产标准。
“比如第一产业应制定适合预制菜加工的食材标准、种养技术规范,第二产业要明确预制菜原料采收、保鲜和初加工技术规程、方法标准,第三产业则需完善预制菜细分品类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等。” 郑思敏进一步提出,建议尽快出台相关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防范食品安全风险,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预制菜行业高质量发展。(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