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港口前两个月成绩单出炉,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3.3%
山东港口前两个月成绩单出炉,高出全国沿海港口整体增幅
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3.3%
交通运输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国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6.16亿吨,同比增长2.9%。其中,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6.94亿吨,同比增长4.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907万TEU,同比增长0.6%。
值得注意的是,1—2月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6.2%,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3.3%,分别高出全国沿海港口整体增幅3.3%和12.7%。与去年同期相比,山东港口整体上扬,其中,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再进一步,跻身全国前三;日照港货物吞吐量位居第五,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上升一位,进入前十;烟台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上升一位,位居第十二。
港口强不强,要看集装箱。数据显示,1—2月,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集装箱吞吐量增幅分别达到12.3%、16.7%、17.7%,均呈现两位数的高增长,特别是青岛港本身基数庞大,其绝对增量尤为可观。事实上,从年初开始,山东港口将集装箱一体化突破发展列入“十大攻坚行动”“十大提升行动”,进一步发挥集装箱运营中心协同作用,制订实施《集装箱一体化突破发展行动方案》,调布局、扩能力、优航线、建通道,不断扩大领先优势,形成“资源合理配置、市场协作互补,内外贸齐头并进、干支线衔接配套”的集装箱一体化新格局。3月8日,山东港口集装箱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上海召开,山东港口与各界航商达成多项合作共识,签署系列合作协议。
同时,山东港口各港口、板块集团也以融合为导向,优化航线布局、完善作业标准、共享客户资源,共享一体化协同红利。比如,青岛港携手日照港、航运集团完善青日之间驳运标准,提高作业效率,加快船舶周转,累计操作青日驳运船舶170余艘次,船舶平均操作效率环比提升55%,有效支撑增量;日照港与航运集团开发新能源汽车出口业务,为客户节约15%综合成本;烟台港依托“烟台—青岛”支线天天班服务优势,与青岛港共同做强支线业务,依托粮食、铜精矿等散改集业务,持续扩大渤海湾内贸支线规模。
为应对挑战,山东港口努力用积极作为下好先手棋、赢得主动权。2月中旬,山东港口组团赴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国家,马不停蹄开展系列签约、推介活动,搭建交流沟通桥梁,积极寻求合作共赢。其间,在新加坡成立山东港口首个海外区域公司——山东港口(东南亚)有限公司,将其作为山东港口服务经贸合作的主阵地和提速国际化进程的新引擎,进一步推动山东港口海外事业高质量发展。3月27日,山东港口携手达飞海运、地中海航运和泰赢航运集中开通5条国际集装箱航线,提速全球海运网络布局,强化航线枢纽能级,为全球航运市场注入新活力。
各港口、板块集团也在市场中主动出击、寻求突破。今年以来,青岛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开通“大港—美西”“大港—东南亚”“大港—东非”等车辆及件杂货班轮航线,商品车同比增长374.3%,打造“车辆+精品件杂货”全新名片;日照港抢抓市场增量时机,开发新客户64家,开通4条集装箱外贸航线,石油焦外贸进口量创同期历史新高;烟台港以丰富公铁水物流资源优势拓展商品车业务增量,完成发运量13.9万辆,同比增长72.83%。(大众日报记者 常青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