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部分品牌经销后,三夫户外业绩出现波动
泰山财经记者 张润邦 实习生 庄曜瑜
随着失去北面(The North Face)和始祖鸟(Arcteryx)两大知名品牌的代理权,北京三夫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夫户外”或“公司”)的业绩失去了重要的支撑,增长面临重大挑战。
上市以来,公司高管的大笔减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不足。尤其是公司实控人张恒的减持操作,受到了外界“高价减持,低价买回”的质疑。
此外,公司前董事易伟因操纵股价被监管处罚,也给公司声誉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在李宁、安踏等强势企业进军户外市场的大背景下,三夫户外如何突围并保持市场份额,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失去两大品牌代理权
自1997年创立以来,三夫户外秉承“诚信经营,保证售后”的理念,从北京大学东门外一间30平方米的小店起步,逐渐成长为户外行业的领军企业。2015年,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曾被中纺协评为“中国名店”,并连续多年被中国登山协会评为“全国十佳户外运动俱乐部”。
在其发展历程中,获得北面和始祖鸟两大品牌的代理权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几年里,这两个品牌为三夫户外的业绩增长和业务稳定做出了关键贡献,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忠实消费者。
根据最新数据,2021至2023年,北面和始祖鸟两大品牌的收入在三夫户外户外用品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0.13%、23.95%和16.80%。然而,随着2023年底北面和2024年6月始祖鸟与三夫户外终止合作,公司面临业绩下滑的困境。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三夫户外试图通过收购X-BIONIC打造自有品牌。虽然前三季度公司营收有所增长,但这些新产品的市场份额仍然较低,消费者认知度不足,且定价被认为偏高。
对于这两大品牌退出可能带来的业绩损失,以及公司应对策略,记者曾致函三夫户外,但未获回应。
实控人“资本游戏”?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自公司上市以来,多名高管累计减持股票超过1300万股,套现金额近3亿元。其中,公司创始人张恒的减持比例较大,对于减持的原因,多为偿还质押本息。
然而,去年公司宣布计划向张恒个人发行股票,募集资金73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结合之前的减持行为,投资者质疑这笔定增是否为“低价买回”的资本操作。
除了实控人张恒的减持引发质疑外,公司前董事易伟也因操纵股价而受到监管处罚。2023年初,证监会对易伟处以近亿元罚款。
对于外界关于张恒实控人身份的质疑,以及高管减持对中小股东信心和公司股价的潜在影响,记者曾多次致电三夫户外求证,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强敌环伺,如何突围?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三夫户外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根据天猫户外鞋服行业数据,2017-2019年,户外行业CR50(前50大品牌市场占有率)由41.3%下降至38.7%,而2020-2023年这一比例则上升至64.0%,显示出市场的进一步集中趋势。
在失去北面和始祖鸟的代理权后,这些国际高端品牌依旧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占据高端户外市场的重要位置,吸引着追求品质和专业性能的消费者。
同时,哥伦比亚、狼爪等国际品牌也在国内市场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与三夫户外形成了直接竞争。
除此之外,像安踏、李宁、波司登等非专业户外品牌也开始重视户外领域,逐步推出系列户外产品,增强了这一新兴竞争力量的影响力。
在这种竞争环境下,三夫户外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力,打破市场集中化的趋势,以及如何应对来自强敌的挑战,仍然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