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首次业绩“双降”,东莞银行筹谋上市已十七载
泰山财经记者 张润邦 实习记者 林俊洁
近日,东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莞银行”或“该行”)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01.97亿元,同比下降3.6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38亿元,同比下降8.1%,出现近五年来首次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降”。
对此,东莞银行在年报中称,2024年,为助力经济复苏,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该行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短期盈利能力承压。
回顾历史业绩,2020年、2021年、2023年,东莞银行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持续增长,自2022年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关口后,该行营业收入增速开始放缓。
事实上,根据往年年报数据,2023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05.87亿元,同比增长3%,实现归母净利润40.67亿元,同比增长6.06%;2020年至2022年,该行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1.58亿元、95.11亿元和102.79亿元,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76亿元、33.16亿元和38.34亿元。
据悉,2024年,东莞银行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双降”系其业绩下滑主因。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该行利息净收入同比收缩14.57%至71.19亿元;同期,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11.91%至7.37亿元,净息差进一步收窄35BP至1.26%,低于2024年四季度城商行净息差均值1.52%。
截至2024年末,东莞银行资产总额为6727.30亿元,同比增长6.97%;贷款余额为3655.53亿元,同比增长11.54%;同期,该行吸收存款余额(不含应计利息)4384.24亿元,同比增长4.77%。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4年末,东莞银行不良贷款率同比微升0.08个百分点至1.01%,拨备覆盖率同比下降40.85个百分点至212.01%。
除东莞银行的业绩情况外,其IPO进程也是外界关注的一个话题。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8年,东莞银行就启动A股上市进程,并于2012年进入IPO“落实反馈意见”阶段,但2014年因未完成预披露而被终止审查,时隔四年才重启上市,在广东证监局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进入上市辅导期。
随后,2019年,其报送招股书且得到证监会反馈,2023年3月,全面注册制正式落地实施后,其如期完成申报,IPO上市审核过渡至深交所。
2024年,因财务资料过期,东莞银行分别于当年3月31日、9月30日被中止IPO审核,当年12月30日其再次更新了招股书。
截至今年3月31日,该行因“IPO申请文件中记录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再度处于中止期, 这已是该行三年来第三次因同类问题被暂停审核。
记者获悉,在IPO筹备进程中,东莞银行还因股权过于分散受到关注。截至2024年末,该行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股东总数达5190户,其中自然人股东占比超98%。该行前三大股东分别为东莞市财政局、东莞市虎门镇投资管理服务中心、东莞市大中实业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21.16%、4.97%、4.64%,前三大股东中仅东莞市财政局持股超5%。
年报披露,2025年1月20日,东莞银行原第四大股东东莞市鸿中投资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约 1.05 亿股股权转让给东莞市莞城福好企业投资有限公司,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东莞银行的国有股份比例由此前的37.52%进一步提升至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