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银行 > 正文

银行配资杠杆整体走低 打新配资最高1:9

2015-06-29 14:17:00 来源:证券时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股市经历了连续两周下跌,以及央行上周六被市场解读为救市的“双降”举措后,刚刚过去的周末,市场各方对配资以及监管的探讨不绝于耳。

  银行作为资金的最终来源方,受到的质疑和压力不可谓不大。证券时报记者获悉,目前银行资金用于存量伞形信托以及单一结构化产品优先层级的风险仍相对可控,但在打新结构性产品中杠杆普遍较高,如果投资者信心丧失危及新股,这部分产品的配资可能面临较大风险。

  证券时报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在前期监管以及银行自身去杠杆的要求下,目前银行理财资金用于伞形信托的配资杠杆大多在1∶2到1:2.5之间。用于量化对冲结构性产品的配资杠杆多在1∶2.5到1∶4之间,而用于一级市场新股申购结构性产品的配资杠杆在1∶5之上,部分中小银行甚至可提供1∶9的打新配资资金。

  场外配资的结构性产品多通过设立平仓警示线和平仓线保证风控,假设平仓线设置在110%,在1∶2.5的配资杠杆下,资金亏损21.4%才触及平仓。若配资杠杆达到1∶5,那么资金亏损8.3%就将触及平仓,而在1∶9的极端高杠杆比例下,出现少量亏损就将触及平仓。

  “券商两融有明确规定,即两融的金额不得超过其净资本的4倍,也就是经营杠杆可达到4倍,相比体量庞大的银行,1∶2.5的杠杆风控完全可以保障。”一位上海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说。

  事实上,今年一月份,光大银行总行发出通知,加强了股票配资业务风控的决定,将股票结构化产品最高配资杠杆的1∶3降至1∶2.5,该杠杆对应的预警线、平仓线调整为0.93、0.88,5月18日开始,光大银行再次将股票结构化产品最高杠杆降低至1∶2。

  证券时报此前曾报道,光大银行近期将一小部分结构化产品的配资杠杆调升至1∶2.5,这部分产品多为震荡市中博取套利收益的量化对冲结构性产品,风险较小。

  “除了在资金杠杆上严格控制之外,结构性产品资管产品的管理人和优先级份额认购人还会额外签署《差额补偿函》的协议,保证优先级认购人的偿付,除非出现连续跌停的超极端行情,银行资金投资于结构性产品风险很小。”一家券商北京资管部负责人说。

  而对于打新配资产品,因为新股申购的高收益,大部分银行可提供1∶5的配资杠杆。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一家华东地区股份制银行甚至可提供高达1∶9的资金杠杆。

  上述券商资管部负责人说,今年以来的打新年化收益已经高达20%,实际上,结构性打新产品中在补充投资说明中经常对管理人投资新股另有约束。一般会要求管理人在新股上市后第一个打开的涨停板当日卖出,根据现有规定,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可达44%,不少新股在上市次日又会经历多次涨停,如此的高收益完全能保障10倍杠杆的高资金成本。

  但一旦市场情绪丧失,新股涨幅不及预期,这部分高杠杆资金便很容易击破平仓线,造成优先级资金实质上亏损。

  “1∶9的杠杆资金只有极少数银行在做,大部分银行最高只能提供1∶5的大型配资杠杆,新股大受追捧的局面短期内可能也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目前这类业务风险不大。”一家城商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说,但远期看随着注册制的实施,这部分产品的配资杠杆肯定也会逐步调低。

责任编辑:殷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