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银行 > 正文

光鲜背后的第三方支付

2015-08-04 10:40:00 来源:新金融观察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支付是交易行为的核心环节。如果说业务量激增、生命力强劲是目前我国支付业务发展的特点,那么第三方支付则是主要的推动力之一。

  凭借自己所掌控的客户流量入口,对客户的资金流、交易信息流进行深度挖掘,第三方支付所提供的服务正从最基础的支付结算逐步向上延伸,发展到金融产品代销、理财、类信用卡 、小额借贷等业务。

  爆发式增长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对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率要求增加,第三方支付由于可以解决由市场异步交易带来的信用缺失问题,且能提升金融交易效率,逐渐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显示,2009年以来,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保持着50%以上的年均增速。从业务模式来看,第三方支付主要围绕三个类型展开:银行卡收单、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其中,网络支付下又具体分为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固定电话支付和数字电视支付等。

  这三类业务模式,其盈利模式和优势也各有不同。平安证券分析师符健举例称,银行卡收单最常见的是POS机刷卡业务,盈利来源以手续费为主;网络支付是崛起最为迅猛的业务,尤其是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支付,伴随着智能手机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而迅速发展,网络支付的盈利来源于交易佣金和备付金的存款利息;预付卡模式则可以实现资金的沉淀。

  几年的发展过后,第三方支付的市场格局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背后也伴随着各种利益的“纠结”。依靠中国银联集团优势,银联商务在银行卡收单业务上独树一帜,除了商业银行的自营POS网点外,银联商务几乎占据将近40%的市场份额。

  而在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则占据领先优势。以支付宝为例,依靠电子商务网络,早在2011年获得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之前,支付宝就推出了担保赔付制度、手机WAP平台以及开通公用事业、教育缴费等多项创新,捍卫着市场的绝对领先份额。此外,在移动支付领域,腾讯旗下的财付通以及拉卡拉,也有不小的份额。行业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市场中,支付宝、财付通两家企业占据了90.7%的市场份额,其中支付宝份额为77.2%,财付通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3.5%。

  另一方面,爆发式增长带来的是天量规模。前瞻产业研究院的预测显示,到“十二五”末,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将突破25万亿元,到2020年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有望突破48万亿元。而在业务拓展层面,凭借自己所掌控的客户流量入口,对客户的资金流、交易信息流进行深度挖掘,第三方支付所提供的服务正从最基础的支付结算逐步向上延伸,发展到金融产品代销、理财、类信用卡、小额借贷等业务。

  乱象下的监管

  总体而言,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然而,行业存在的风险隐患却不容小觑。央行相关负责人称,目前,支付机构的内控风险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较弱。

  首先是日益凸显的安全问题。例如今年5月27日18时,支付宝宕机超过90分钟,金融支付系统安全已引起市场重视。今年以来,央行已经开始对支付牌照的发放加强了管理。

  其次是行业乱象被广泛诟病。其中,以互联网安全领域的支付安全最受关注,通过互联网病毒的入侵,一些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支付账户很容易被黑客控制。以扫码支付为例,二维码作为一种电子支付技术,本身缺乏加密认证,若要得到大范围推广,必须先要达到支付的安全标准。原因在于,二维码作为一个开放的信息接入源,通过扫码获取的信息未必就只被支付软件所读取,也很有可能进入到移动终端(如手机)的其他程序,这就为病毒入侵提供了空间。

  此外,第三方支付机构还存在多种违规行为,这也让监管层多次出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监管和整改措施。例如,2014年下半年,针对支付乱象,央行对汇付天下、富友、易宝和随行付这四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处罚。与此同时,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性也在增强。例如,银监会和央行曾于2014年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对线上支付业务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要求,由此进入了“央行+银监会”的双头监管时代。

  事实上,银监会加入对线上支付的监管阵营,其现实背景是随着线上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非金融支付机构和商业银行之间的角逐愈加激烈,合作也不断深化,支付行业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也不断加大。

责任编辑:刘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