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8连增”势头能否延续?
鲁网10月11日讯 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我国官方外汇储备达31085.10亿美元,较上月增加了169.83亿美元。从前三季度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自2017年1月触底后呈现出增长态势,截至9月底实现了连续8个月回升,为2014年6月以来最长连续增长时间。
“集中结汇因素或是本月外汇储备上升主因。”川财证券研究员李皓舒表示,尽管在双节因素下,居民季节性购汇对外汇储备形成一定压制,但9月上旬在美元走弱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一度突破6.5大关,月初人民币的急速升值过程或许刺激了企业加速结汇,从而抵消了居民购汇带来的消极影响。
招商证券研究员谢亚轩也指出,汇率折算因素在9月的影响为负值,所以外汇储备上升的主因并非外汇占款,而是来自利息和投资收益。这包括,资产价格变化带来的估值价值变动,比如去年四季度美债收益率上升,该因素预计月均贡献-150亿美元;也有利息收益和投资收益,因为保守按3%的收益率测算,每年的利息和分红至少约900亿美元,每季度贡献225亿美元。
国家外汇局有关负责人则表示,9月,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境内外主体交易行为进一步趋于稳定和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上,主要汇率和资产价格涨跌互现,外汇储备投资总体升值,推动了外汇储备规模上升。在分析外汇储备规模连续回升的原因时,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内外汇市场供求趋于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上非美元货币相对于美元总体升值,资产价格上涨,各因素共同作用促进了外汇储备规模回升。
而对于后续外汇储备是否能继续增长,各方则持不确定态度。
国联证券分析师张河生就在报告中指出,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大增,在此预期下,美元可能继续像9月份那样表现较为强势。在此影响下,估价效应或许继续为负。与此同时,人民币兑美元的走势更有可能呈现双向波动,反而不会形成资金单向大幅流入或流出。预计未来外汇储备美元价值可能出现双向变化。
展望四季度,李皓舒认为,随着外汇准备金的下调和美元指数的重新走强,人民币单边升值过程正逐步走向尾声,预计结汇因素的强势难以长时间持续。外储回升过程能否持续尚待进一步观察。因为随着美国经济持续向好,美联储业已开启缩表进程,同时美联储12月也存在着加息的可能性,再加上近期特朗普税改取得进展,持续将近一年的美元指数走弱过程或将逐步结束。另一方面,加入逆周期因子以来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控能力获得加强,而国内实体经济韧性仍强,对外贸易回暖也为外汇储备回升带来了一定支撑。
“总体看,在前三季度累积回升980亿美元的情况下,外汇储备全年数据最终高于2016年问题不大,但回升过程四季度是否能持续则有待进一步观察。”李皓舒说。(经济导报记者 戴岳)
- 10月末外储增至3.1052万亿美元2019-11-08
-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整体保持稳定2019-10-09
- 外汇市场:交易量稳步增长 人民币汇率指数上行2019-08-16
- 较年初增310亿美元 外汇储备规模整体平稳2019-08-12
- 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较年初上升310亿美元2019-08-08
- 较年初增310亿美元 外汇储备规模整体平稳2019-08-08
- 人民币汇率稳定有支撑 不必过于在意“7”的关口2019-08-07
- 短期波动不改人民币长期平稳态势2019-06-13
- 外汇储备结束五连升 4月末降至30950亿美元2019-05-08
-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势在必行201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