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远洋渔业全产业链 推动中鲁远洋高质量发展

2020-08-26 16:5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8月26日讯 记者从山东省国资委官网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十九大更是明确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山东被寄予厚望,担负起先行先试、建设现代化海洋经济强省的重任。作为山东省有代表性的国有远洋渔业上市企业,山东省中鲁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鲁远洋渔业公司)在山东国投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砥砺前行。经过二十年发展,中鲁远洋通过积极打造远洋渔业全产业链,以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为目标,走出一条“以两端为支点,撬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为山东省海洋强省建设和中国海洋强国建设注入了蓬勃有力的“中鲁力量”。

   

  中鲁远洋渔业公司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99年7月组建成立的外向综合型远洋渔业企业,2000年7月在深交所发行B种股票并上市,在2017年就明确提出了“围绕全产业链经营,坚定不移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始终牢牢把握远洋渔业产业链上下游两端,围绕四个关键节点,通过深入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延伸产业链,撬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近几年来,企业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成为全国远洋渔业界海陆设施齐全、产业链完备、有代表性和竞争力的上市企业。

   

  ----远洋捕捞规模发展。远洋捕捞是公司的支柱产业,现有包括金枪鱼围网船、超低温延绳钓船、拖网船共23艘。近年来,中鲁远洋渔业公司加强开辟优质新渔场、积极争取优质配额,远洋捕捞生产范围已覆盖大西洋、印度洋和中西太平洋的广袤深海,年捕捞能力从每年1.5万吨提升至4万吨以上,渔获产品深受欧、美、日、韩等国消费者喜爱。

  ----远洋运输通达全球。公司拥有专业的大型远洋冷藏运输船7艘,其中5艘排水量在7000吨以上,年运输总量超过10万吨,服务航区覆盖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大部分海域,可达世界各大港口。近年来公司聚焦全面激发远洋运输板块的经营发展活力,通过优化资产、扩大规模、做好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企业经营实力有效增强。

   

  ----冷藏加工技术先进。公司拥有1万吨-60℃超低温冷库、3万吨超低温可变温冷库和1万吨常温冷库,并配有1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加工车间,储存量约为国内超低温冷储总量的50%左右。公司通过向科技创新要效益,对生产线进行流程再造,有效提高了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

   

  ----贸易销售立体多元。2009年,公司所属“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挂牌成立,成立之初即被赋予产品销售、渔需供应、信息服务、鱼获拍卖、冷链物流等五大主要职能。通过大力推进互联网+分仓运营的销售模式,公司初步建立起全网销售、区域直配的销售体系,在探索培育新业态、开拓国内市场方面实现了多项新突破。

  以资源开发为抓手 加强产业链前端布局

   

  作为山东省海洋经济走出去发展的排头兵,中鲁远洋渔业公司立足海洋资源开发,加强产业链前端布局,构筑产业链优势竞争力。一是入渔大西洋,扩大加纳海外基地建设。把实施海外围网项目作为增强海外业务竞争力的突破口,投资1.6亿元建立了加纳金枪鱼围网项目,目前年产量约占加纳当地总产量的30%和大西洋产量的5%,在引领国内远洋渔业企业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积极服务带动加纳当地经济发展,大西洋金枪鱼围网项目入驻加纳以来,为当地居民提供直接就业机会276个,间接就业机会约600个,展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治效应。二是入渔索马里,争取中西太围网建设指标。远洋渔业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远洋捕捞是位于产业链上游,决定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公司自2018年下半年起,主导实现了印度洋“索马里入渔”项目。2019年,中西太围网船建造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两个建造指标取得中国农业农村部同意,进入到船舶建造前期筹备事宜。项目投产后,将极大优化公司远洋渔业产业结构,为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构建了新的战略空间,也为中国远洋渔业拓展海外发展空间,参与全球渔业资源分配和国际市场竞争注入了有生力量。

  以结构调整为抓手 加大产业链资源优化

  2018年年初,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提出,要带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尽快抢占海洋产业制高点。

  冲刺在前,2019年8月,中鲁远洋渔业公司新建延绳钓船舶“泰祥11”轮正式起航,奔赴万里之外的印度洋作业渔场。“泰祥11”轮是公司延绳钓板块的重点建设项目,过程中完全实现自主设计、自筹资金,技术标准达到国际同行业领先水平。从外部引进到自主创新,打造出具有持续增长动力和行业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新引擎,为国内远洋渔业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自主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2019年10月23日,在嘹亮的汽笛声中,新购入的远洋运输船舶“新懋昌”轮驶离泰国曼谷29号码头,向大洋深处进发。“新懋昌”轮是公司旗下满载排水量最大的、装货能力最强的远洋运输船舶,也是首艘具有破冰能力的、航行覆盖区域可达南北极地的远洋船舶。为壮大公司远洋运输船队规模、为加快我国远洋运输队伍的年轻化和现代化增添了新的力量。

   

  如今,中鲁远洋渔业公司拥有的大型金枪鱼围网船是全省仅有的带国际管理组织配额的专业捕捞船舶,公司旗下的远洋冷藏运输船年运输总量超过10万吨,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在持续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尤其是产业链结构优化融合发展过程中渐行渐强,为中国渔业企业走出国门、开发远洋提供了有益经验。

  以科技创新为抓手 加深产业链价值提升

   

  中鲁远洋渔业公司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通过科技创新为产业链上下游赋能,加深产业链价值提升。远洋捕捞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着手打造短期和中长期的渔情预报信息平台,结合现场遥感技术对历史作业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致力于将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生产加工注重向科技创新要效益,对poke生产线进行流程再造,有效提高了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同时,与齐鲁工业大学深入合作,利用生物技术从水产加工副产物中提取胶原蛋白肽、鱼油等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有效改变了鱼粉加工污染高、耗能高的短板。产品研发与高校合作,针对国内消费者饮食结构研制出了金枪鱼柳、金枪鱼粒等即食小包装食品和金枪鱼卷、金枪鱼丸等火锅涮产品,突破了金枪鱼只能生食、保存不易、价格昂贵的“门槛”,以食用方便、价格实惠、符合国人口味等特点有望打开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

  以销售转型为抓手 加快产业链下游开发

   

  近十年来,金枪鱼等深海水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增长迅猛,每年增幅都在30%以上,同时受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影响,国内远洋渔业企业对外贸易业务普遍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国内最大的金枪鱼生产企业之一,公司敏锐地意识到,改变国际市场依赖现状,破解贸易摩擦带来的销售困境,路径就在国内市场。公司几年前便开始调整销售策略,提高经营站位,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变原有的主要依靠海外市场为内外并举,重点开发国内市场。相继推出“百城千点”和“金枪鱼快线”项目,在全国大中城市布点,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中心城市设立营销配送中心并辐射周边,建立起全网销售、区域直配的销售体系,通过打造互联网+销售平台,积极探索培育新业态、新业务,构建多元化产业链。2月26日,讲述金枪鱼故事的远洋渔业产品电商销售平台——中鲁远洋“金枪鱼”APP正式上线,通过便捷的“掌上”购物平台,更多优质、可追溯的远洋产品从“渔网”进入到“互联网”,走上百姓餐桌,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足不出户即可吃到深海的美味金枪鱼,成为公司优化销售模式、延伸产业链的新的突破。目前,中鲁远洋超低温产品已经占据了三到四成的国内市场份额,最近几年国内市场平均保持20%到30%的增长速度,2018年国内市场销售额达到8000万元,2019年已完成1亿元的目标,同比增长超过20%。

  以多元发展为抓手 加速产业链生态圈构建

   

  目前,国内远洋渔业行业普遍面临产业链布局不合理、上游资本“过于拥挤”,上下游融合衔接不畅的问题。完善产业链条、产品精深加工和全产业运营成为中鲁远洋为代表的远洋渔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2009年,中国远洋渔业协会授牌公司“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中心”成立之初即被赋予金枪鱼销售中心、金枪鱼渔需供应中心、金枪鱼拍卖中心、金枪鱼信息服务中心、金枪鱼冷链物流中心等五大职能。2019年8月,公司与央企中交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就境内外远洋渔业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达成共识。下一步,公司将着力进行中鲁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在“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的基础上打造包括物联网+信息服务中心和冷冻基地、港口基地等在内的“六中心二基地”,探索更多元、更均衡、更优质的企业发展道路。

   

  经过二十年发展,从做大规模到做强效益,从模仿追赶到创新引领,从中国企业到走向世界,依托优势的政策环境、海洋资源和科研力量,中鲁远洋围绕全产业链经营,坚定不移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公司将继续贯彻“经略海洋”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立体整合海洋产业资源,将过去以远洋捕捞为主体,以冷藏运输和水产品加工贸易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经营模式,转变为巩固提升远洋捕捞,做优做强冷藏运输,培育壮大贸易服务,探索EPA、DHA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业务和远洋牧场开发等业务,形成捕捞、运输、加工贸易等核心业务相互融合、多元并进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为推动我省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海洋强国建设和海洋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黄钰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