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业股份注资两次下调估值 上市公司“涉金”转型路坎坷

2014-05-14 08:03:00 来源:经济导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早前试图通过转型黄金开采给股价“镀金”的上市公司,如今却又陷入新的行业低迷周期之中。

  12日,天业股份(600807)发布公告称,山东天业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山东天业黄金矿业有限公司(下称“天业黄金”)90%股权已经过户至公司名下。不过,与去年7月的首次估值相比,此次天业黄金被评估的资产价格下调了13.13%,降至11.1亿元。

  “黄金价格在重组期间的持续下挫,直接导致重组资产估值的缩水,并影响到了公司的重组进度和募资金额。”13日,中诚顾问投资分析师王瑞鑫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面对目前不景气的黄金市场,天业股份的转型前景令人担忧。

  导报记者注意到,目前中茵股份(600745)、中润资源(000506)等上市公司也均在向黄金开采业转型,在相关矿产收购中更是屡有斩获。然而,中润资源2012至2013年大手笔收购的英国瓦图科拉金矿公司,如今股价已经跌去9成。其它公司收购的金矿资产,也同样面临缩水危机。上市公司的“镀金”潮,或将因此经历意想不到的坎坷。

  资产缩水危机显现

  实际上,此次注入天业股份的天业黄金,已经是第二次被下调估值。

  早在2012年10月,天业股份曾以1.52亿元的价格购买天业黄金10%的股权,彼时天业黄金对应的全部股权估值为15.26亿元。然而到去年公司收购天业黄金剩余股权时,天业黄金全部股权估值已降至14.19亿元。加上此次估值下调,天业黄金两年内缩水达19.2%。

  “两次估值下调都跟金价下跌有关。”王瑞鑫对导报记者分析,国际金价2012年时曾高达1700美元/盎司,但是随着美国经济的转暖,美联储收缩流动性,避险资金开始退出黄金市场,金价一路下滑,“2012年底已经跌至1400美元/盎司的低位,2013年最低到1230美元/盎司左右,两年内最高跌幅达到28%。”

  导报记者注意到,在同样时段内,中润资源等数家上市公司也存在收购金矿的行为,虽然在公司近期公告中并未明示这些矿产如今的价值,但资产缩水的危机已然显现。

  如2012年4月,中润资源就曾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中润国际矿业有限公司(下称“中润国际”)与英国瓦图科拉金矿公司(下称“瓦图科拉”)签署股份增发认购协议,前者以0.60英镑/股的价格认购后者900万股普通股;当年10月,中润国际又以0.33英镑/股的价格认购了瓦图科拉2000万股普通股。

  在其后的2013年,中润国际更是加大了对瓦图科拉的收购力度,共投资1432万英镑收购其1.98亿股股份,使得总持股增至2.27亿股,占瓦图科拉总股本的65.66%。

  虽然在中润资源2013年年报中,一再强调瓦图科拉拥有较好的资源储量,且仍有增加储量的前景,但不争的事实是,2012年黄金启动下跌行情伊始,瓦图科拉的股价就随即出现大幅下挫,如今已从0.52英镑的高位跌至0.037英镑,跌幅超过90%。

  而以中润国际2012至2013年的累计增持计算,其购入瓦图科拉的平均成本约为0.13英镑/股,资产实际缩水程度达到72%。

  值得关注的是,中润资源2013年年报显示,投资瓦图科拉的中润国际目前也是境况不佳,其2013年营业利润为-1.3亿元,净利润为-1.04亿元。

  “金矿投资,特别是海外金矿投资的风险非常大,资产价格的波动、矿产的实际储量以及海外公司的可信度,都将直接影响到投资回收可能性。”天俊合创黄金分析师周志虎对导报记者表示,其中凸显金价波动风险的案例为山东黄金集团子公司山东黄金国际矿业有限公司2012年斥资2.25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金矿开采企业福克斯矿业公司51%股权,该笔交易后不到一年,福克斯矿业即宣布关闭所有金矿,“主要原因就是国际金价持续下跌导致无法维持开采。”

  骑虎难下

  导报记者注意到,2012年金价创出新高时,曾有多家上市公司欲转型金矿开采业,然而现在看来,金价的持续下跌不仅令其掉入行业不振的泥潭,更令其难以脱身。

  如中茵股份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公司子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拟以7.39亿元受让蓬莱市玉斌矿山机械配件有限公司(下称“玉斌矿山”)66%股权的方案,彼时玉斌矿山持有的金矿资源颇为可观。不过因为资产评估、原募投项目进度未及预期等原因,该方案直到2013年底才获得股东大会的通过,而此时金矿概念已然不再诱人。

  然而,股权转让依然要进行。4月30日晚,中茵股份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中茵集团自2013年12月开始已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1659.8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7%,减持市值约2.52亿元。目的是为支付收购玉斌矿山剩余转让款及后期建设相关费用。而中茵股份2013年年报显示,玉斌矿山当年净利润为0,净资产为负,实际盈利前景仍然不明。

  “金矿本身建设投资就很大,从勘测到基础建设,投入的金额很可能会超过收购金矿的金额。”周志虎表示,这将令投资方的资金面更为紧张。

  一名矿业分析师也表示,矿产资源开发短期内难见收益,从公司涉矿到拥有探矿权,到探到矿,再到办理采矿权,不仅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层层审批,风险也是极不可控,“少说一两年不见收益,甚至有十几年前立项,现在依然搁置的项目。”

  导报记者也注意到,上述转型金矿的上市公司,其为开发金矿设立的子公司并未显示出乐观的盈利能力。

  张瑞鑫对导报记者表示,虽然上述公司在转型中都给出了较好的预期,但金价疲软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加之金矿开采成本不降反升,风险大幅增加,若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储备,企业转型将遇到比预想更大的困难,“投资者还应谨慎,尽量避免参与到此类概念炒作之中。”

责任编辑:刘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