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动力中报净利增八成 创新模式打造新盈利增长点

2014-09-01 08:56:00 来源:经济导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8月29日晚,潍柴动力(000338)披露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1.11亿元,同比增长10.32%;实现净利润37.65亿元,同比增长80.57%,每股收益1.88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

  潍柴动力表示,得益于提前布局,新产品发力,创新模式打造新盈利增长点等举措,该公司海内外业务均实现突破性增长。

  主业板块全面回升

  根据中报,潍柴动力共销售重卡用发动机16.83万台,同比上升8.5%,在总质量14吨以上重卡市场配套占有率达39.2%,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上半年,公司共销售10L、12L和13L发动机21.35万台,重型发动机产品在重卡市场、5吨装载机市场、大型客车市场的优势地位仍然稳固。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知识产权的蓝擎WP5、WP7发动机配套规模进一步扩大,上半年共销售7246台,同比增长72.3%。

  重型汽车方面,潍柴动力控股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上半年共销售重型卡车4.95万辆,同比上升5.3%,排名居国内重卡企业第五位。变速箱业务方面,控股子公司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共销售变速器39万台,同比上升21.8%,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

  报告期内,潍柴动力将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凯傲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该合并报表事项导致公司报告期净利润有所增加。

  新产品释放动力

  分析主要业务板块回升的原因,潍柴动力认为加大研发投入,新产品逐步发力是关键因素之一。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了多项研发及认证认可。包括排放标准升级研发及认证、自主电控系统研发和新能源动力总成研发应用。

  其中,排放标准升级方面,WP7长行程国V柴油机通过国家形式核准认证、德国TUV认证、俄罗斯GOST认证;并完成全部全系列国V标准高速柴油机开发及认证工作;VM WP3国Ⅳ车用柴油机完成最终设计评审,小批量配套江淮轻卡;空气净化公司探索轻资产商业模式,整合后处理五大关键零部件资源,完成国Ⅳ全部基本型集成开发、京V/欧VI基本设计方案等。自主电控系统研发方面,《面向欧六的发动机电控系统研究》选定供方,并确定全部开发需求,项目正式进入开发阶段;“智多星”用户激增,覆盖全国,投放量达2600余套。

  新能源动力总成研发应用方面,WN20圆满完成2400公里路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通用的商用车与工程机械模块化混合动力总成》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公交车用混合动力系统完成动力性、经济性及电平衡试验。

  报告期内,自主研发的具有知识产权的蓝擎WP5/7发动机配套规模进一步扩大,上半年共销售7246台,同比增长72.3%。

  AT、AMT自动变速器开始批量投放市场;自主研发推出的S变速器、DS客车变速器、液力缓速器、减速机等一系列新产品备受用户青睐。

  同时,新技术车型M3000销售9675辆,同比猛增285%;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的X3000驾驶室顺利通过欧洲标准碰撞测试,标志着该产品驾驶室的安全性能已经达到国内乃至欧洲先进水平,为HX产品的海外推广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造新利润增长点

  后市场服务是潍柴动力发力的新方向。通过引入新的渠道建设,打造新的盈利增长点,截至2014年上半年,潍柴动力已有备品中心库、油品中心库、再制造经销商共83家,备品专营店225家,分销商、换油中心839家。

  报告期内,潍柴海外办事处达36个,服务站267家;海外市场开拓形式多样化(本土化制造、配套),部分市场已实现批量化,并有多个目标市场亟需开拓;海外制造积累的经验为在其他地区建厂的实施提供成功的案例。

  潍柴动力还积极推进林德液压国内合资公司的设立。截至2014年上半年,厦门工厂顺利投产,零部件全进口,充分利用厦门资源,实现产品装配本地化;同时,公司正积极筹建潍坊工厂。

  下半年市场有望保持增长

  预测下半年的市场走势,潍柴动力称,重卡市场形势较为严峻,预计市场累计增幅将进一步收窄,但仍有望保持同比增长;工程机械市场则有望随着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出台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未来在大功率发动机、重型变速器和重卡整车市场将继续保持领先。

  潍柴动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谭旭光表示:“2014年,公司提出了必须打赢的九场硬仗,涵盖了文化建设、管理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构建、降本增效以及国际化发展等企业运营的各个层面,成为企业新一轮改革创新的风向标。同时,公司将以全球化发展理念,按照‘战略统一、独立运营、资源共享’的原则,逐步理顺对海外分子公司的管控机制,统筹海内外市场开拓和国际化业务需要,加快本公司整车整机板块、动力总成板块、液压控制板块、汽车零部件板块及后市场业务板块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国内外各公司之间的品牌、技术、制造、市场、管理等资源协同优势,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形象,增强公司整体抗风险能力。”

  经济导报记者 孙秀红

责任编辑:宋燕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