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母公司风波牵累 北大资源或转手青岛项目

2015-03-02 10:22:00 来源:经济导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导报记者 杜海 济南报道

  日前有知情人士报料称,北大资源(00618.HK)博雅华府项目被中信地产收购,两家开发企业已经开始交接。至于北大资源为何要出售博雅华府,目前原因不详。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月17日,北大资源就发布了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暂停买卖的公告。

  据悉,博雅华府是北大资源在青岛市四方区打造的首个项目,但自去年开盘以来,其销售情况难尽如人意。

  2月28日,导报记者致电该项目营销部门求证此事,被告知“没有听说中信地产要收购的消息”。至截稿,尚未有北大资源相关负责人对此置评。融资需求迫切

  根据当初发布的信息,博雅华府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854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0037.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21357.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38680平方米。地上部分规划建设4栋20-24层高层住宅及2-3层商业裙房,一栋24层办公楼和3层商业裙房,沿街设置1座2-3层商业用房及其他配套公建设施等;地下建设1座2层的车库。

  根据网上房地产签约数据,自去年开盘以来,该项目共有3栋楼拿到预售,分别是5号楼、7号楼和8号楼。首次开盘推出的两栋楼,5号楼去化率为28.7%,7号楼去化率为47.9%,8号楼尚未加推。总体来看,其去化率情况难言理想。

  目前,博雅华府项目转手中信地产虽未得到相关方证实,但从北大资源自身来看,除了项目营销存在一定压力外,其还面临着一些潜在“困扰”。

  比如,就在北大资源雄心勃勃开疆辟土之际,其母公司方正集团却将其带入风波之中。尤其是该公司高管“被要求协助调查”后,北大资源也被推至风口浪尖。1月5日,方正集团发布公告称,集团董事长魏新、CEO 李友、总裁余丽等三名董事应相关部门要求协助调查。传言“坐实”,当天便引起一阵喧嚣,北大资源股价应声跌落。

  之前,北大资源作为上市平台进行了一系列地产资产重组,并酝酿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扩张。近两年,其在天津、广州、成都等城市大量拿地。在青岛2015年首场土地拍卖会上,北大资源旗下香港天然居和西藏昭融投资有限公司以底价竞得青岛市北区长沙路一宗住宅、商务金融用地,总成交金额为8.64亿元。导报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北大资源旗下房地产项目总投资涉及金额已高达数百亿元,所开发的超级大盘回报期较长,融资需求尤为迫切。

  对此,北大资源董秘金正回应称,公司没有受到相关事件的影响,“上市平台和北大资源集团的运营非常正常,该拿的地都拿了,管理团队也很稳定,各项工作完全按照公司此前所做的规划进行。”逆周期操盘风险陡增

  事实上,北大资源作为京派新锐房企之一,近些年来在全国激进扩张,而推进这种扩张步伐的核心是“新商业”运作模式。

  青岛地产界观察人士郭春东对导报记者分析,北大资源的商业模式本身并不复杂,就是按照其“资源整合型城市运营”的战略定位和“新文化社区”的产品定位,将集团旗下的地产、教育、科技园区、商业、文化、健康管理、物业和IT分销板块等打包整合起来,向地方政府推销,成片开发。“拿博雅华府项目而言,其内部规划建设新文化中心,主要含北大讲堂、北大书院、志愿者之家和资源家体验等核心功能空间,呈现面向市民开放的外向型文化展示中心。”郭春东表示,尽管项目前期去化率并不理想,但这更多是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该项目本身并无明显硬伤。

  据了解,目前北大资源绝大多数项目集中在京外地区的二、三线城市。其中,不少项目都是超级大盘。资料显示,2013年下半年,北大资源由方正数码更名为现名,其通过并购项目与拿地相结合的形式,频频发力地产业务,到2013年底业绩才扭亏为盈。

  “如果遇到房价预期下跌,这种开发模式的现金流压力会很大。因为一二级联动开发项目在起初的2-3年内需要大量投钱,投资回报周期在10年左右,但近两年房地产市场低迷,逆周期操盘风险陡然加大。”郭春东分析道。

  与此同时,近两年来,随着银行体系持续惜贷,较高成本的信托融资已成为北大资源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联合资信的评级报告透露,截至2014年3月底,北大资源母公司方正集团对外担保余额55.7亿元,主要为关联企业担保,其中涉及北大资源的担保额就达47.6亿元。

  如今,北大资源博雅华府项目是否将因“差钱”而遭遇转手,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

责任编辑:刘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