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公司出手稳定股价,这么多“护价利器”怎么看?

2019-12-11 08:34:00 来源:经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11日讯 12月9日晚间,渝农商行公告称:自11月12日至12月9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已触发稳定股价措施启动条件。此次需履行稳定股价义务的董事、高管人员共12人,以不超过上一年度自领取薪酬(税后)15%的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份。渝农商行上市之后10个交易日便告破发,随后一路节节败退,最新A股收盘价为6.64元,相较H股3.85港元,仍有大幅溢价。

  今年以来,截至12月10日,同样因股价下跌发布稳定股价措施公告的还有美凯龙、拉夏贝尔、*ST天圣(天圣制药)、郑州银行、无锡银行、成都银行、长沙银行、上海银行、贵阳银行、苏农银行、吴江银行、江阴银行、杭州银行等10多家上市公司。如何看待上市公司出手稳股价的行为?

  稳定股价出“新招”

  上市公司稳定股价的举措很多,包括一些“规定动作”。例如,大股东增持、董监高增持、公司回购股份、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等维护公司股价的具体方案。综合来看,有7种稳定股价招数:一是大股东增持方案,二是发布公告董监高增持,三是员工兜底式增持或员工持股计划,四是披露各种技术创新等利好消息,五是高送转+大额现金分红稳定市场预期,六是延长锁定期承诺,七是召集媒体和研究机构等发布各类利好消息。

  除“规定动作”之外,不少上市公司及相关利益方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其他各种各样的利好措施。例如,美凯龙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拟采取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在公司领取薪酬的时任董事(不包括独立董事、非控股股东提名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监事会主席增持股份的措施稳定股价。

   

  还比如,“绿鞋”机制。邮储银行此次发行规模不超过51.72亿股,由于授予联席主承销商不超过初始发行数量15%的超额配售选择权(简称“绿鞋”),若“绿鞋”全额行使,则发行总股数将扩大至约59.48亿股,约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为6.84%(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后)。由于“绿鞋”的行使,邮储银行上市后30天内若出现低于发行价的情况,承销商将从市场上买入股票,稳定二级市场价格。据了解,在以往A股历史上,仅有工行、农行、光大这3家银行发行过程中引入了“绿鞋”,上述银行股价在“绿鞋”行使期内股价均表现良好,平均股价涨幅超过10%。而在邮储银行A股发行前,A股市场上已经近十年未再有“绿鞋”安排。

  不只是上市公司,监管部门也曾经在2015年通过各地证监局向辖区内上市公司发出《关于开展维护公司股价稳定工作的通知》,并且对上市公司股价稳定的政策等做出具体指引。

  哪些是真套路?哪些是真“护价”

  历史上,推出稳定股价“套路”的公司有不少。有些上市公司刚刚号召员工发出兜底式增持倡议书,就开始私下里悄悄减持。2017年,曾经有长城动漫和长城影视2家上市公司发布员工兜底式增持倡议书,结果2家公司分别只有1位员工和2位员工增持,参与人数极少,成为市场笑谈。事实上,彼时(约为2017年)的长城动漫、长城影视股权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较高,控股股东质押风险凸显。

  业内人士表示,兜底式增持的个股,基本存在股权质押的现象,这种形式对股价具有一定的拉升作用,有助于改善质押压力。但是这种形式在股价持续性上存在质疑,要从根本上抬高股价还需要上市公司从自身反省,优化公司业务,提高盈利能力。

  说事君在此提醒各位投资者,许多人都有“安全垫情结”,热衷于买有员工持股计划的个股。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会对员工持股计划进行“兜底”,不让自己的员工“亏本”出局,但他们一般情况下不会帮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买单。

  员工增持都不牢靠,那么大股东增持肯定靠谱吧?非也!2017年,某上市公司大股东多次增持,但回过头看,部分增持仅是为了巩固大股东地位,增持行为浮于表面。

  业内人士表示,大股东增持自家股票,其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在弱势行情中用增持行动来表达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看好,显示信心,并做表率。以此来提振投资者的信心,期望其他投资者持股来维护股价。当然也不能排除有投机人士拉抬股价以便再做减持。二是认为公司股价低于其实际价值,抄底自家低位筹码,纯粹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具体怎么鉴别,要视市场情况而定。

  向增发发行价都会较公司当前股价有所折价,那么有大股东参与的定增方案,是否安全性更高呢?部分情况确实如此。大股东以较低价认购自家的定增股份,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大股东的股权集中度,相比直接在二级市场增持更有利可图;另一方面,大股东将自身利益与上市公司捆绑,是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公司股价上涨或盈利水平提高直接与大股东利益挂钩。但是,也有市场人士表示,将大股东参与定增的行为作为投资指南是合理的,但并不是说大股东参与定增更有利,这更多是定增本身的正效应在起作用。上市公司实施定增目的一般是提高资产质量,突出主营业务,增厚公司业绩等。大股东相对机构投资者来说,视未来发展高于眼前利益,更愿意助上市公司更上一层楼,治理动机较强。

  另一方面,大股东对公司具有相对较高的控股权,其参与定增一般体现了对上市公司目前经营的认可。

  防“套路”,看准真“护价”

  实际上,再好的稳定股价举措,从结果和市场走势就可以检验出来,大股东增持、员工持股计划、兜底式增持等“护价”神器,没有优劣之分,作为稳定股价的措施本身都具有实质意义,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如大股东增持,信号固然重要,但其背后的动机却不容忽视,是出于对上市公司未来充满信心,还是通过增持的形式撬动公司的股价?观察市场上面的增持行为,多以后者为主。其次如员工持股计划,本来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一方面可以减少股价的市场波动,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为员工带来投资收益,但有些员工持股背后伴随着大股东的减持,就需要投资者多张个心眼。有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减持之后,不但没有让员工的持股保值、增值,反而通过减持套现离场,这些“套路”需要投资者好好看清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琳)

责任编辑:王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