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低迷金晶科技净利润大减七成 参股公司两度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鲁网2月1日讯 1月30日晚间,金晶科技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预告显示公司虽然实现盈利,但是较前一年相比仍然大幅下滑七成之多,金晶科技表示,业绩大幅下滑主要受需求低迷以及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金晶科技旗下参股公司新疆金晶节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新疆金晶”)因为买卖合同纠纷未按执行通知书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而被当地法院出具限制高消费令,而这家公司如今已经接连两次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需求低迷致业绩净利下滑七成
金晶科技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2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大约为 3.5亿元到3.8亿元,相比上年同期,金晶科技的的净利润已经大幅减少了9.27亿元至9.5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1%到73%左右。
预计2022 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大约为3.55亿元到3.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将减少8.12亿元到8.48亿元,同比减少68%到70%左右。
虽然仍然保持盈利,但是 这样的净利润滑坡幅度放在过往五年的时间里也颇为罕见,过往五年里,金晶科技的净利润多数时间保持了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增幅,仅在2018年出现45%的下跌。
金晶科技表示,此次业绩大幅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建筑玻璃市场需求低迷,行业库存处于高位,浮法玻璃销售价格呈现下降走势,受疫情、地缘冲突及全球通胀加剧等影响,主要原、燃料价格大幅上涨,浮法玻璃产品毛利率同比大幅下降。
此外,来自政府方面的补助也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上年同期存在出售联营公司股权取得收益 8116万元、收到政府补助7500万元等大额非经营性损益。本报告期无此情形。”金晶科技表示,本期还计提了存货资产减值3800万元左右、资产处置损失1600万元左右。
金晶科技在半年报中表示,2022年玻璃市场整体上延续了2021年四季度的回落趋势,年初表现较好,之后受到疫情及供需结构等因素影响,持续走弱,除了不断爆发的疫情影响了下游需求的正常释放,同时由于之前长达5年的持续盈利周期,使得浮法厂家冷修意愿较低、复产积极性高,产能端居高不下,供给压力较大并导致价格竞争,价格和利润进一步走低。
参股公司两度成“失信被执行人”
就在金晶科技披露业绩预告之前,金晶科技参股公司新疆金晶以及法定代表人徐涛就因为买卖合同纠纷未按执行通知书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而被当地法院出具限制高消费令。
企查查数据显示,自2021年至今,新疆金晶已经接连六次被法院出具限制高消费令,除了两次劳动纠纷外,借款合同纠纷是被法院出具限消令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新疆金晶还在2010年和2021年两次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原因分别是“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和“违反财产报告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大股东徐涛外,股东徐鹏也已经是“失信被执行人”,而金晶科技在这家公司的持股比例仅有10%。
“虽然持股只有10%,但是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声誉影响是非常负面的。”一位投资机构人士告诉记者,金晶科技持股比例只有10%却还要把商号给其使用,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问题值得深究。
除了新疆金晶外,金晶科技自身在公司治理层面也屡屡爆出违规问题而被监管部门处罚。
去年5月份,金晶科技就收到了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监管警示函,警示函指出,金晶科技隐瞒了为实际控制人丁茂良控制企业山东华亮玻璃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亮玻璃”)、山东金晶格林防火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晶格林”)等企业以成本价结算水电费的事实。
监管函指出,三家企业近两年的占用金额为800多万,但是金晶科技直至2022年4月13日,才在2021年年度报告及2021年度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的情况汇总中披露相关资金占用情况。
监管函指出,公司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代付款项,构成了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损害了公司利益。
实际上,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间发生非经营资金占用等违规问题在金晶科技已经发生了不止一次,其在内控方面存在的漏洞也可见一斑。
2020年度,金晶科技与控股股东附属企业淄博智联利泰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联利泰”)发生非经营性资金往来,累计发生额为36,419.05万元,截至2021年4月2日,关联方归还了全部资金和利息,并在2020年年报中披露。
2021年2-3月,金晶科技与智联利泰发生非经营资金往来5600万元。截至2021年7月14日,关联方归还了上述款项。
不过,对于上述数亿元的资金往来,金晶科技不仅未履行审批程序,也未对外及时披露信息。由于资金挪用未进行账务处理,金晶科技转给智联利泰5600万元款项还导致公司一季报披露的银行存款金额虚增5600万元。
由于上述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金晶科技董事长王刚、财务总监栾尚运均被上交所出局了警示函。(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