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智算云,杭州的下一阶段?
在《机器中的达尔文》一文中,塞缪尔·巴特勒提出了“机械王国”的理论:技术进化与生物进化的过程将多方面重合,但不会像生物进化漫长而平静,而是带有激烈且革命性的色彩。
他不吝词藻描绘道:“如今机器被用来生产机器了,同时它又变成了以后同类机器的父母。当然,距离机器间的联姻与调情、求爱和婚配看起来还非常遥远。”
着墨略带夸张,但已经能看到,早在19世纪初期,大众对技术演进的期待,指向了核心关节——自动生成。100多年后的现在,自动生成有了更耳熟能详的名字:AIGC。
资本的涌动,真切反应了全球对AI、AIGC、大模型以及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概念的追捧。每一张美元和人民币,都是烧给了和未来对赌的盘口。
没有人会质疑“AI+产业”的万亿级市场潜力,以及对地区、城市发展带去的连锁效应。只是在核心领域的侧重、产业链的搭建、每个环节的比重博弈上,各地皆不相同,结果充满未知。与此同时,大量的智算中心从全国各地破土而出,高企的成本投入与待开发的算力需求间,往往未达到平衡。
在这个态势下,地方政府、央国企、还有各产业链企业,开始寄希望于找到初见雏形的“石头”,以此渡河。
图/中国云谷
10月30日,中国云谷建设发展大会在杭州市举行。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云谷正试图拉开“AI+产业”万箭齐发的序幕。
云计算,智算云的厚实家底
2007年,iPhone的问世叩开了移动互联网的大门。同年,云计算一词被高频提起。似乎只要能够联网,就能即开即用云计算;只要网速够快,一切应用都可以落云端。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迅速捕捉到这一趋势,开始探索云计算的可能性。2009年,阿里云成立,成为中国云计算商用化的第一朵云。
巨头诞生、政策支持、生态协同……短短几年间,杭州将“数字经济第一城”的目标落到实处,云计算版图趋于完整。
不过所有的技术都有其发展周期,云计算行业的增长曾陷入瓶颈。2019年起,不少云厂商喊出“战略收缩、盈利为目的”的口号。但这并不意味着云计算产业的式微,而是2.0时代——智算云时代开启前的阵痛。
这其中,有地区后知后觉、雾里看花,还在犯愁如何凑上云计算牌桌;也有地区以规避风险为第一要义,发展更稳妥的消费、文旅、教育等产业,错失人工智能大时代的良机。
过去多年在云计算产业的经营,坚定了杭州发展人工智能的决心,同时为杭州赢得了发展智算云产业的前置条件。中国云谷,成为杭州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数字产业集群野心的承载地。
图/中国云谷产业地标发布
从区位来看,中国云谷核心承载区是城西科创大走廊,往外延展包含富阳片区、滨江片区,临平片区两翼。这几乎将杭州的AI产业资源全部囊括在内,牵一廊,而带动杭州市全域发展。
前文提到的阿里云,其总部就在城西科创大走廊。超级大厂对产业生态的催化效应,无需赘述。大走廊内还坐落着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杭高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为中国云谷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官方数据显示,中国云谷先导区紫金港科技城近5年人才净流入达5.6万,拥有杜江峰、施一公、王建宇等50多位两院院士。
与此同时,城西科创大走廊内遍布多元的AI+产业园区,满足不同领域AI创业企业的发展需求。比如云创镓谷、云栖人工智能创芯园、浙江省信创和商密产业园、西湖数据智能产业园、浙大脑机科学西投中心、菜鸟园区等,聚焦于从芯片制造、网络安全、脑机科学、智慧物流等不同领域。目前,先导区内人工智能产业增加值占全杭州市的五分之一,达到173.5亿元,超2000家AI+产业生态企业在这里诞生、发展、壮大。
在真正建成之前,仅凭现有的产业基底,就足够中国云谷领先其他地区多个身位。
智算云的尽头是应用
中国云谷怎么建?
从本次大会上释放的信息来看,可以归结为一个核心方向——智算云,三层产业结构——基础层、核心层、应用层。继续往下拆分,几乎每个行业里,中国云谷都有强竞争力选手。
比如基础层,包含基础层软件、基础硬件、基础网络三大板块。长期卧身国内云计算大数据龙头的阿里云,区块链、金融数据平台蚂蚁科技,芯片厂商铖昌科技、臻镭科技、杰华特等,均属于这一层级。
再如核心层,包含Iaas、PaaS、DaaS、MaaS、SaaS等。中国云谷先导区紫金港科技城几乎是国内最早建立云计算大数据生态群的区域,诞生了阿里云通义千问、蚂蚁集团西湖百灵、西湖心辰西湖大模型等AIGC大模型,以及每日互动、英飞拓、杭州数据集团、浙大网新、城市大脑、智慧视通、飞步科技等科技企业,切入视觉、驾驶、城市、大数据等细分领域。
图/AIGC发布:中国云谷先导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还有应用层,包括智算云+产业、智算云+民生、智算云+治理三大方向。
目前,全国各地大兴智算产业基础建设,在可预料的1-2年内,将迎来算力的大爆发。如何消纳算力、提高算力利用率,横亘在每个智算中心面前。或者将问题进一步提纯,即如何让算力真正服务于生产生活,如何将应用层拓广、落实。
以智算云+产业为例,在中国云谷,专注于AI应用开发的企业普遍具备“产业够新、市场够大、技术够强”这几个特点,在数字金融、智能制造、跨境电商等赛道活跃、生长。
蚂蚁集团、同花顺、挖财等企业,在金融决策智能分析、实时数据服务、移动支付等领域优势明显,可提升证券信息服务、普惠金融服务等产品的成熟度和普及率;永创智能、图谱光电、西湖烟山等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可推动智算云在设备故障检测、产线智能分拣等制造环节的应用,提升不同工业场景业务处理能力。
在智算云+民生方向,可切入的领域就有生物医药、机器人、脑机、教育等。据了解,中国云谷依托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平台,以“AI+”挺进生命健康产业新趋势,重点发展合成生物、智能医工、精准医疗。例如远图技术、禾连网络等与医疗机构合作,深化医疗影像智能辅助诊断、远程问诊等场景。
此外,在云计算泛互市场格局已相对稳定的当下,政企客户是不可多得的增量。
作为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杭州以AI赋能政务、交通、城市规划等多个场景,完成多项实践:广被称道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城市大脑”2.0建设、高度自动驾驶(L3+)示范区等。这些实践一方面展示了杭州乐于“接纳”智算云+治理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也给予了相关企业更大舞台去探索。
只有形成智算云产业的自循环,中国云谷的建设才有意义。智算云+产业、智算云+民生、智算云+治理,这是中国云谷对当下智算云市场给出的直接答案。
接下来,比拼耐力
“我们没有把正确的踏脚石打入云层。”2016年一次会议上,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如是感慨。很少有人能质疑谷歌的技术能力,但即使强如谷歌,也不得不面对因战略错误,错过彼时真正的云战场——基础设施,而带来的切身之痛。
中国云谷的优势在于,目前竞争格局已经明朗化:云计算已成为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云网融合架构已明晰,边缘应用将迎来爆发。
巨头企业对于敏捷开发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可围绕自己的公有云平台开发;初创型公司,则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突破,如把握多云、信创化机遇,通过提供新技术或新框架实现企业级产品矩阵和解决方案,以解决方案的完整性和底层多云环境的兼容性作为自己的产品壁垒。
从云计算到智算云,除了行业发展速度如坐上火箭外,参与难度亦一如是。这是个需要大量资金和决心的市场,远超许多人一开始的想象。
中国云谷从一开始就想构建一个既能支持巨头持续向阳生长,又帮助目光灼灼、体量较小的参与者更早踏入这条未来河流的开放环境。
图/中国云谷重点产业平台和产业项目签约
为此,政策上,中国云谷先导区发布紫金十条,设立10亿元中国云谷专项产业基金,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链条支持;服务上,先导区提供浙江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浙江云谷人才客厅、西湖实验室转化基地、云谷学校、TOD等服务平台和配套;活动上,通过云栖大会、西湖之光算力联盟成立大会等,让创业者找到更多市场机遇。
按照规划,到2026年,城西科创大走廊将实现高标准打造中国云谷产业地标,云智算产业规模达5500亿元,智算规模达25EFLOPS,算力平均利用率达60%;到2030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云谷,智算云产业规模再提级至7000亿元,带动杭州市智算云产业规模超万亿元。
锁定目标、明确路径,中国云谷已尽力将不确定因素确定化。但正如《经济学人》曾有过的一篇报道,拖拉机发明后,并没有一下子改变农业生产,而是过了几十年后,才开始大范围淘汰马和骡子。
对于这波AIGC、智算云热潮,市场给足了热忱和期待。而眼下,需要的是同等量级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