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启迪 | “出版行业按需印刷应用前景及问题探讨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4-11-07 11:33:1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图片1.png

  11月1日上午,由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正电子”)主办、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通股份”)协办的“出版行业按需印刷应用前景及问题探讨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大兴举办。此次会议是2024鸿雁POD联盟年会的主题活动之一。

图片2.png

图片3.png

  现场,来自出版行业上下游的行业协会、出版单位、印刷企业、技术厂商代表50余人参与,围绕“出版物按需印刷与高速数字喷墨技术发展”主题开展了深入探讨,共同探索按需印刷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推动出版行业的创新发展。方正电子董事长、总裁邵行主持研讨会。

图片4.png

  ▲方正电子董事长、总裁邵行

  主旨报告

  洞察行业趋势,助力产业链衔接

  数字印刷应用现状与前景分析

  会上,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印工协”)副理事长杨民强出席会议并做《数字印刷应用现状与前景分析》报告,深入分析了出版物按需印刷的应用现状、前景及解决方案。

图片5.png

  ▲中国印工协副理事长杨民强

  他指出,按需印刷具有个性化、小批量、周期短的典型特征,能够降低出版库存和出版成本,提升出版效率,扩大出版范围,提高出版产品附加值,是充分满足读者需求的新型生产方式。他认为,“现阶段,出版物按需印刷仍处于探索成长期;而从市场需求、技术进步来看,按需印刷发展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很大。”

  基于按需印刷、数字印刷的发展需求,近几年,中国印工协与中国出版协会和北京印刷协会针对出版单位、印刷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反映的较为集中的堵点和痛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

  从喷墨设备普及率来看,调研显示,2019-2023年,全国高速喷墨印刷设备的总装机量为1396台,应用于出版物按需印刷领域的共有348台,约占25%,这进一步说明目前按需印刷还处于探索成长期。

  然而,经过10多年的市场培育,现阶段出版物按需印刷业务量持续增长,特别是近几年一部分专业出版社,如科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按需印刷图书量持续快速攀升。

图片6.png

  他还表示,目前,出版业界已对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形成了共识,如,知识的细化和融合使得个性化阅读的增长成为不可逆转的长期趋势,图书经销商单次进货量减少及谨慎经营的策略已很难改变,出版社库存量、退货率、报废率居高不下是出版社未来发展必须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等。要解决以上问题,按需出版和按需印刷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这就为按需印刷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单色喷墨轮转印刷的印数平衡点也在持续提高。喷墨轮转与传统胶印的单色工价平衡点已由以往的500~800册,提高至目前的1500~2000册;彩色按需印刷的印数平衡点目前为1500册左右。目前,按需印刷印数平衡点已基本上可以满足科技店面书首印印量要求。

  令人欣喜的是,调研显示出,数字喷墨印刷品质,特别是单色或双色喷墨印刷品质已被所调研的出版社编辑们所接受,同时性价比突出、不断推陈出新的国产喷墨数字印刷设备正在进一步满足出版物按需印刷的高品质要求。

  他举例到,方正印捷推出的宽幅高清彩色喷墨印刷机方正桀鹰P6600 CHD、窄幅高清彩色喷墨印刷机方正桀鹰P6600 CHD-33等,精度已达到1200dpi,并支持铜版纸印刷。市场对高质量彩色喷墨设备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他表示,从上下游联动来看,按需印刷已经成为出版印刷产业链携手共进的一致目标和方向。在新领域新赛道上,数智技术、按需印刷前景无限。

  出版业按需印刷发展思考

  方正印捷副总经理周震东作了题为《出版业按需印刷发展思考》的报告,分析了当前出版业的库存问题、按需印刷的应用情况与潜在机会。

图片7.png

  ▲方正印捷副总经理周震东

  周震东提到,当前出版业面临着严峻的库存问题,滞销图书形成了巨大的库存与资金占用,给出版社的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不良库存是生产过剩导致的必然现象,是整个行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并发症,更是出版社经营的阿克琉斯之踵。”他说到。

  然而,图书长尾市场却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机会。但要想实现长尾效应,企业经营者需要寻找路径解决复杂度问题,并关注成本增长因素,这在互联网时代更加凸显,也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周震东说,“如果增加新产品的边际利润大于边际成本,会得不偿失,这种情况下,小批量、多品种和灵活的经营方式会带来成本的大幅上升。”

图片8.png

  针对这个现状,在按需印刷的应用方面,数字印刷技术无疑是改善库存的有力工具。然而,目前除了科技类出版社之外,很多出版社对数字印刷发展情况的了解还不够充分。市场期待公允的质量评价标准和数字印刷工价标准,以减少出版社主观评价的工作量,方便出版社选择印刷平衡点。

  对于如何改变现状,周震东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市场期待更低的数字印刷工价。在黑白喷墨市场,目前市场上普遍的数字印刷报价,工价平衡点在1500册;综合板材、电费、油墨、人工、纸张换算,成本平衡点可达2000册左右;若考虑库存消耗、资金占用成本,实际成本平衡点已逼近3000册。随着纸张、产能等因素的不断优化,黑白图书数字印刷将为市场提供性价比更高的设备,不断推高平衡点。而针对彩色图书数字印刷的品质问题,作为喷墨领域的技术先锋,方正电子也将努力攻克彩色图书色彩饱和度、暗部层次、偶有拉丝等问题。

图片9.png

  此外,在印刷品质改进的同时,彩机生产浪费大幅减少,实际产能大幅增加,也将进一步带来综合成本大幅降低,为彩色图书的印刷平衡点上升提供了条件。“经换算,彩色普通图书,预期平衡点逼近3000册,新书首印也适合使用喷墨方式。”他表示。

  在谈到如何推进按需印刷生态发展时,他呼吁行业主管单位尽快出台数码印刷工价标准指导文件,规范行业定价。同时,也期待针对数字印刷质量标准规范、电子文件、委印单、版权页等标准的建设与更新。

  他表示,方正电子将继续致力于以喷墨技术、图书生产技术完善按需印刷生态,为出版单位的运营模式变革提供助力。在设备方面,方正电子将继续丰富设备品类,提升产能、质量、自动化水平,以技术革新推动产业升级。

  交流研讨

  聚智慧,凝经验,谋发展

  交流研讨环节,与会代表围绕按需印刷技术的品质、按需印刷生产模式的匹配、按需印刷的经济效益分析、按需印刷技术对出版业的促进作用、拥有完整按需印刷能力的影响等五大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为按需印刷技术的未来发展与出版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益的思路和见解。

  专家观点: 把脉出版业按需出版新方向

图片10.png

  宋 猋

  电子工业出版社副社长

  电子工业出版社自2015年开始尝试POD定制以来,成效显著,2023年,电子社通过POD实现了约6,400种图书的生产,尤其在新书和学术类单色图书的印制上,POD展现了其灵活性和高效性。目前,POD印刷面临纸张成本居高不下、优化空间有限、规范化等难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在未来仍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出版社需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与印刷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探索POD印刷的新模式和新机会。

图片11.png

  宋吉文

  人民邮电出版社副社长

  成本和质量是POD决策中的重要考量,为了降低POD的成本并提高质量,需要推进开本等印刷标准的规范化,建议出版社明确使用的特定开本,以降低纸张成本和印刷复杂度。数字化流程系统支撑在POD流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进一步优化流程和系统支撑,可以进一步提升POD的竞争力。只有通过行业上下游紧密合作和不断创新,才能推动POD在出版行业的广泛应用和健康发展。

图片12.png

  郑玉杰

  外研社出版中心总监

  外研社对POD非常重视,并将其列为2024年的十大工作之一。POD已成为其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在POD的应用过程中,标准化和多样化是一个重要的选择,行业正面临从多样化向标准化的归拢,预计未来的生产方式将更为高效。目前的POD应用仍面临工艺限制、成本控制、销售与物流的挑战,外研社正在积极与供应商合作,寻求更适合的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POD的印刷质量和效率必将进一步提升。期待未来能够出现更多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图片13.png

  安 骏

  科学出版集团出版部主任

  科学出版社早在2006年就开始探讨按需印刷应用,从2012年后开始进入加速实施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相对平稳的阶段。去年我社图书印装生产超过8万个印次,其中数码印刷的印次占比已经超过90%,并且今年的占比还会进一步提高。按需印刷应用本质上还是出版企业对自身经营模式上的选择,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系统工程。较以往由出版社内部发起的按需印刷应用相比,随着宏观环境和微观市场的变化,下一阶段市场的变化将会使出版企业更多的关注和推动按需生产的应用。从当前发展看,影响数码印刷在整个图书出版行业应用的因素有很多,但首要因素还是质量,这里既包括生产环节印刷质量,也涉及出版端的选题质量。好的选题、好的图书才能带来持续的用户需求。其次是在可接受的质量和成本条件下,数码印刷如何扩展承接范围、提升生产能力,尤其是高品质精装书的按需生产方面。最后还是要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让按需印刷技术应用能够成为实现整个产业链多方共赢、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抓手。

图片14.png

  狄国伟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部主任

  教材图书意识形态属性较强,使用POD印刷会受到色彩还原挑战。很多教材图书含有大量政治元素的插图,在使用 POD时需特别慎重,如果出现任何印制质量问题,都可能导致严重出版事故。另外,工价也是影响POD应用的重要因素。POD的工价是否能更便宜,以降低综合印装成本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因此,POD要想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解决当前存在的品质和工价问题,期待行业内能够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POD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

图片15.png

  栗延秋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随着阅读人群的减少和图书品种的小品化,除教育类图书外,其他图书的市场需求都在下降。在这种背景下,推动按需印刷成为了一个被动但必须要做的事情。在印刷环节,印刷企业与出版社是同病相怜、息息相关,需要共同努力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工艺标准化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随着按需印刷市场的增长和印刷技术的进步,POD模式一定可以克服挑战,满足出版社的多样化需求,实现健康发展。

  在专题研讨会的尾声,与会代表一致认同,要充分发挥按需印刷技术的潜力,还需在生产体系、发行体系等多个方面做出相应改变,这是整个行业需要持续面对并深入探讨的课题。

  聚力向新,质领新篇,探寻新质生产力密码。方正电子将与更多行业伙伴并肩前行,深化业内交流、探讨与合作,携手推动按需印刷技术在出版业应用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杨永明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