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艺人才立“支点”,“东莞文艺新实力”品牌热度攀升
今年以来,“东莞文艺新实力”成了东莞文艺界的新“热词”,文化品牌效应取得良好成效。
当前,东莞全市上下正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加快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凝聚培育东莞文艺新实力,为文化强市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成为东莞文联工作的关键点和着力点。东莞文联以该文化品牌为“支点”,力争挖掘出一批具有优秀艺术才能的人才,推出一批有影响力代表新生代新实力的精品,营造青年文艺家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形成东莞文艺人才队伍梯队建设机制,推动东莞青年文艺家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东莞城市“软实力”,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东莞市文联在2023年启动的“文艺名家工作室”以老带新的基础上,再次创新启动“东莞文艺新实力”展览展演扶持项目,以此为“支点”,撬动社会资源,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展示平台,鼓励年轻人坚持艺术创作,为市民提供精品文化供给,助力文化强市建设和文艺高质量发展。
如今八场展览展演已实施过半,“东莞文艺新实力”逐步展示出东莞文艺与城市共生共荣、同频共振的“新实力”,让更多青年艺术家跃跃欲试。
品牌效应逐渐深入人心
今年5月底,由东莞市文联指导、东莞文学艺术院主办的“东莞文艺新实力”展览展演扶持项目,以美术、书法、摄影、民间工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朗诵等涉及展览、展演领域的青年文艺人才为扶持对象,面向社会发起征集。最终主办方共与8个扶持项目签约,分展览和展演两大类各四个项目,内容涉及多种类型,几乎承包了市民下半年的文艺生活。
因此,从8月31日项目成果展示正式启动以来,每一场展览、展演都得到广泛关注,吸引了众多市民报名欣赏。其中目前完成的四场演出,每场都一票难求,现场基本座无虚席,甚至连过道也临时新增了座位。而展览期间,则经常出现市民前来“打卡”,特别是许多学校和社团则组团预约参观,参展艺术家也积极配合,到现场为团体观众导赏。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如今,2024“东莞文艺新实力”展览展演扶持项目成果展示过半,“东莞文艺新实力”文化品牌效应已初具规模,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并产生了良好、有效的传播影响力。据主办方统计,自该项目签约以来,得到了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网、新华社、中国文化报、影像中国、中国网、中国作家网、南方日报等多个国家、省、市级媒体的关注、报道和转载,有效传播了东莞城市文化建设,传播了粤港澳大湾区良好形象。
作品“双创”特色鲜明
在八个签约项目中,不仅有当代艺术,也有传统曲艺,但最突出的特点则是独具青年人的想象力、传承力、创新力和科技力的表达,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个人与城市与时代结合,“双创”特色鲜明,让展演和作品呈现出厚重与新潮兼容并蓄的特点,也与东莞这座城市的气质契合。
比如,“非遗里的故事”非遗原创舞蹈作品专场晚会就是一场以东莞文化习俗为创作源泉,展现东莞城市精神风貌,带领观众在舞蹈中寻找“非遗记忆”的沉浸式演出。展演从走进文联大楼就开始了,莞香、莞乐、汉服秀等场景设置一直延伸到礼堂,观众从进门就融入其中,成为演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土摄影师刘中的“无限城门”摄影展,则以东莞地标性文保单位西城楼为切入点,分《城楼记》《阡陌昼》《斑斓夜》《风土记》四个章节,让观众从新的、多元的视角看见不同时空的城楼之美、东莞之美,感受不一样的东莞记忆。该展览因其布展的融合性和展览内容的穿越性,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的情感共鸣,得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影像中国、中国文化报、光明网等众多国家级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学生组团前来“打卡”,并在留言本上留下了一条条真挚且精彩的语录。
找准支点撬动社会资源共襄盛举
为了找准和打造好“东莞文艺新实力”这个“支点”,市文联不仅组织专家团队评审和研讨,还将多个同领域的优秀项目根据艺术展演规律进行整合,以便扶持更多优秀青年艺术家,让展览展演丰富更优化,产生更好的展示效果和社会影响。同时多次与项目负责团队沟通协调,就活动方案和内容等方方面面不断磨合,鼓励、指导和配合他们在媒体宣传、社会资源整合(赞助)、舞台(场地)设计上尽善尽美。
据各项目负责人介绍,他们非常珍惜市文联专门为他们青年文艺家提供的平台和机会,主动发动朋友圈,最大化寻求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资源的支持,因此几乎每场活动都有商会、协会、校友会或其他企业和协会的支持,且都带动一个艺术领域的关注和参与。
“作为一个新推出的品牌项目,目前取得的社会反响超出我们的意料。特别是作为文艺精品展览展演扶持上,我们以有限的资金,撬动了社会众多资源,共同打造出一场场这样精彩且富有影响力的演出,不断让‘文艺新实力’深入人心,对青年艺术人才培养、文艺精品创作、高雅文化供给,均有重要意义,也与我们打造这个项目的初衷契合。”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说。(文/沈汉炎 图/欧珠措姆 李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