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余位气象专家学者齐聚滨州——山东人工引雷20年暨黄河三角洲人工影响天气学术研讨会在滨召开

2024-11-27 11:20:4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渤海之滨,黄河之州。11月25日,山东人工引雷20年暨黄河三角洲人工影响天气学术研讨会在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召开。150多位气象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人工引雷、人工影响天气等话题展开研讨,共建黄河三角洲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基地。

  本次活动旨在提升黄河三角洲地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和监测预警能力,这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生动实践,也是以高质量气象工作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之举。

  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滨州市人民政府、山东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主办,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环境与极端气象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承办,山东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滨州市气象局、滨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协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王会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黄建平,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主任李集明,山东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庞鸿魁,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姜大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副处长李薇,滨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春田,滨州市副市长杜玉杰,滨州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北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道臣出席活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滨州的人工引雷实验走过了20年的风雨历程。会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人工引雷工程实验发起人、首席科学家郄秀书,回顾了20年来在山东开展人工引雷科研工作。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环境与极端气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山东人工引雷实验基地负责人蒋如斌,介绍了该项研究的最新进展。

  2022年8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山东省气象局、滨州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四方共建黄河三角洲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基地。基地建成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作业、精准作业、安全作业水平居全国前列,显著提升了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强对流综合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和催化评估能力以及雷电灾害防护能力,对于全省防灾减灾、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开幕式上,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构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试点正式启动,滨州国科气象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揭牌。

  近年来,滨州着力提升全要素自动化观测能力和精准预报预警水平,新建和升级国家基本气象站等台站设施51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准确率达98%以上,气象服务生产生活的作用更加凸显。特别是今年,建设各类探测设施340套,构建起了立体多源协同的“地-空-天”气象监测系统。为滨州气象事业发展带来新的助力。

  山东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孟祥杰,滨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办公室党组书记张博等参加活动。

责任编辑:杨永明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