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四川农业经济呈跳跃式增长

2018-12-27 16:34:00 来源:中商情报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27日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就我国乡村振兴尤其在“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和“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方面,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川有较好基础。2月8日,2018年四川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就。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27元,城乡收入比缩小到2.51:1,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下降到2017年底的171万,累计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3160个,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四川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川乡村振兴的三个阶段性奋斗目标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自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经历了满足温饱到追求生活质量的过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空前重视,出台了力度空前的各种惠农富农政策,有力地拉动了四川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生活消费热情,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为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收入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1978年以来,四川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调查显示,四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27.1元增加到2017年的12226.9元,增长95.2倍,年均增长12.4%;并分别在1995年、2010年、2015年迈上1000元、5000元、10000元大关。

   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了缩小—扩大—再缩小的历程。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四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978年的2.66:1缩小到1982年的1.74:1;之后,随着城镇改革开放,四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并于1994年达到峰值(3.48:1);2010年后,中央相继出台的统筹城乡、脱贫攻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措施在四川落地落实,四川农民增收保持了“两个高于”(即四川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的良好态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度缩小,至2017年缩小至2.51:1。

  

   数据来源:四川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改革开放之初,四川农民收入结构是传统的农业经营收入唱“独角戏”;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农村富余劳动力加速向非农产业转移,各项惠农富农补贴相继出台,四川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四项收入齐头并进,形成了“大合唱”的良好局面。2017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32.8%,比1990年提高了17.5个百分点;转移性收入占比达到25.1%,提高了20.7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占比为39.4%,下降了40.0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四川农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也水涨船高。调查显示,四川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978年的120.3元,增加到2017年的11396.7元,增加11276.4元,增长93.7倍,年均增长12.1%。同时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由解决温饱向注重生活品质转变。2017年,四川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2%,比1978年下降了36.4个百分点;衣着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也下降了5.6个百分点。主要用于提高生活品质的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分别提高了2.6、12.0、7.2、8.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四川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农业经济规模扩大,经济总量呈跳跃式增长

   据数据显示:1978年四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5.7亿元,经过40年的发展,2017年达到6963.8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6868.1亿元,增长71.8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产值6820.9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6725.2亿元,增长70.3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82.2亿元,增加至4369.2亿元,增加42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82.8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4200.6亿元,增长51.1倍。

   从发展阶段看,四川农业经济总量跨越的步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跨越的速度也随之加快。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1979年跃上100亿元台阶,用了5年的时间在1984年再上200亿元台阶;之后又用了11年的时间,在1995年跃上1000亿元的台阶;再用了9年的时间,在2004年跃上2000亿元的台阶;而从2000亿元到5000亿元仅用了8年的时间,并且在2015年成功跃上6000亿元的新台阶。

  

   数据来源:四川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同时,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也在1980年跃上100亿元台阶后,在1987年跃上200亿元(202.3亿元)台阶,在2002年再上1000亿元(1048.0亿元)新台阶,并在2007年、2012年、2016年分别跃上2000亿元(2032.0亿元)、3000亿元(3297.2亿元)和4000亿元(4002.2亿元)的台阶。

   农业经济内部构成向多元化转变

   1978年,四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和畜牧业占了96.2%,而林业和渔业分别仅占3.4%和0.4%,农林牧渔服务业基本为零。经过40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业和渔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更是从无到有,促进了农业经济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到2017年,全省农业、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降至91.1%,下降5.1个百分点,林业和渔业则上升至6.8%,上升3.0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比2.1%。

  

   数据来源:四川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高,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四川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四川作为人口大省和西部地区唯一的产粮大省,四川省一直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的首要任务来抓,特别是2012年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出台后,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抓粮食生产的工作力度,通过实施“米袋子”工程,从保粮食播种面积入手,狠抓粮食作物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建设等措施,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全省产粮大县由2011年的12个增加至2017年的82个,并通过在产粮大县深入开展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确保了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和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高。2017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662.1万亩,比1978年减少1499.4万亩,下降13.4%,年均下降0.4%。但由于粮食亩产水平比1978年提高了69.7%,带动全省粮食产量2017年达到3498.4万吨,比1978年增产1116.6万吨(223.3亿斤),年均增长1.0%。

  

   数据来源:四川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四川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迅速,群众“菜篮子”不断丰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发展农业的重要抓手,四川实施了“现代农业千亿增收工程”,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区)建设,加快发展蔬菜及食用菌、水果、茶叶等优势产业,加快创建良种化、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基地建设,促进了四川特色效益农业的快速发展,群众“菜篮子”不断丰富。2017年,全省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005.2万亩,比1978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3.1%;油料产量323.5万吨,增长5.1倍,年均增长4.8%。蔬菜面积2109.4万亩,比1998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3.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523.0万吨,比1998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4.7%。水果总产量1026.8万吨,比1978年增长56.7倍,年均增长11.0%。茶叶总产量28.3万吨,比1978年增长13.9倍,年均增长7.2%。

  

   数据来源:四川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畜牧业发展兴旺,畜禽产品产量倍增

   从1978年到2017年,四川畜牧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现代畜牧业科学发展规律,全省畜牧业在发展中不断壮大,走出了一条畜牧强省之路。

   1.畜牧业发展基础牢固。改革开放以来,全省适时调整畜牧经济发展思路,出台发展畜牧业的有关决定,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畜牧业的长期稳定。狠抓畜禽良繁体系建设,努力提高良种化水平;狠抓饲料工业体系建设,加强质量监控;创新体制,全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优化生猪品种品质和大力发展草食牲畜为重点,围绕生猪产业控量提质、牛羊产业加快发展、禽兔产业稳定发展的指导思想,狠抓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建设,进一步优化畜牧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牲畜、特色小家畜禽等资源节约型畜牧业,畜牧业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2.生猪出栏量居全国第一。全省拥有60多个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生猪出栏量稳坐头把交椅。2017年,全省生猪出栏6579.1万头,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9.4%,比第二位的河南省多359.1万头。出栏量比1978年增加了4965.1万头,增3.1倍,年均增长3.7%。

  

   数据来源:四川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40年,四川农业乘改革之风破浪前行,取得了骄人成绩,农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断进步、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当前,正值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川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开创四川农业农村更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王雅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