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电力先行 淄博博山区“郝峪模式”带来幸福生活

2020-08-11 09:15:00 来源: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8月11日讯 一碟黄瓜炒鸡蛋、一小碗红烧肉、一个杂粮馒头7月31日中午,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中郝峪村“生产队大食堂”,83岁的独居老人张兴博正在享受他每天的免费午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在中郝峪村,全村340名村民都像张兴博一样,每天享受着“生产队大食堂”大家免费提供一日三餐,村“两委”为全体村民提供免费医疗免费康养,而且,村民人人每年都有分红。2019年,该村集体收入突破3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4.5万元。中郝峪成了周边村庄眼红的“网红村”,该村未婚的小伙子成了待嫁姑娘眼中的香饽饽。 

  17年以前,中郝峪村出了名的贫困村。当时,村民年均收入还不足2000元,村里年轻人差不多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在村里的只有70多位老弱妇孺 

  2003年,当时刚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赵东强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想法,想把这里的绿水青山变成村民的金山银山。可是,赵东强的想法并没有获得村民广泛支持,许多村民认为村子基础设施差,发展生态旅游是赔钱买卖,只会让村子更加贫困。 

  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得知此事后,根据中郝峪村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为村子新上一台1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解决用电问题。随后,赵东强与村“两委”几名成员凑了1万元钱,建成了首批5家农家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迈出了中郝峪村生态旅游的第一步。 

  农家乐”生意红火,使赵东强和村民更加坚信,走生态旅游的路子会让村子越来越好。于是,中郝峪村开始引导村民以土地、山林、资金、劳动力入股,共享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 

  2012年是赵东强难忘的一年年,全村村民入股的方式,成立淄博博山幽幽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村内旅游产业项目统一规划、集中管理,探索形成了乡村旅游“公司运作+单体承包+村民入股”的“郝峪模式”,中央电视台曾对该村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进行报道。中郝峪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了全国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和“省级文明村”,成为省内外乡村振兴的模板。 

  现在,全村村民都是股东,也是生态旅游的建设者,现在,年龄最大的入股村民84岁,最小的还不到1岁,人人有股份,人人年底分红,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赵东强说,原先村里的人想方设法走出去,现在村外的人拼命地挤进来,2010到2020年,已有42名大学生先后投身中郝峪村旅游产业中。 

  村民孔宪兰是离村又回村的村民之一。为了生计,孔宪兰离开村子在城里打工,在外面打拼了7年。2013年,孔宪兰看到村里的巨大变化,返回村子干起卖土特产的生意。她说:“来村子旅游的人多,土特产卖的特别好,去年一年就卖了近20万元的货。” 

  赵东强的前任、中郝峪村的老支书张业栋会摊煎饼,搞起了“老梁煎饼铺”。马乃松会做豆腐,开了一家“马大娘豆腐坊”,制作的豆腐已成为当地特色美食,2019年,她仅入股分红就拿到3万多元。在中郝峪,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为满足中郝峪村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淄博供电公司及时跟进电网升级改造,2013年将该村配电变压器增容至400千伏安;2017年又帮村里新上2台200千伏安变压器,全村供电总容量达到800千伏安。全村年度用电量从2003年的2.4万千瓦时,增长到2019年的32万千瓦时,增长了12倍。 

  如今,中郝峪村生态旅游规模越来越大,发展越来越好。在村里的幽幽谷风景区,游客可以体验天然美景、玩真人CS、参观乡村记忆博物馆……农家乐也有最初5家扩大到103家,游客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农家景。最近,村“两委”又有新规划,计划优化完善幽幽谷景区的生态长廊、养康基地等项目,以吸引更多游客。 

  为此,淄博供电公司配合中郝峪村发展计划对供电网络实施新一轮升级,将新装2台2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新建10千伏线路1.5公里,更换220伏低压线路4千米,进一步提升村子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目前,电网改造工程正在基础开挖,计划9月底全面竣工。    

   

  从中郝峪村内的导引牌上看到该村提供的休闲旅游项目。(孙越摄)   

   

  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中郝峪村巡视线路设备,确保用电安全。(孙越摄)

责任编辑:孙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