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灵珠山街道乡村振兴工作队:为乡村振兴赋能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021-01-13 15:36:00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合作社将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全面展销芋头、南瓜、萝卜、碳烤鸡、山鸡蛋等系列特色农副产品,加快打造‘小珠山’区域品牌。”谈起刚刚成立的“乡土情”农副产品销售合作社,灵珠山街道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李少杰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还将打造高质量供给体系,并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为当地农民提供全程生产技术指导和支持。”  自2020年5月灵珠山街道乡村振兴工作队派驻以来,扎根基层,围绕强党建、惠民生、促发展,用实干担当谱写了乡村振兴新篇章。此次牵头成立合作社,只是该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后,带动村美民富产业兴的一个缩影。
  加强基层党建 点燃振兴“红引擎”
  乡村振兴,组织建设是保证,加强党支部和带头人建设是首要条件。半年多来,灵珠山街道乡村振兴工作队以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抓手,聚焦靶向、发力攻坚,下好党建“先手棋”,发挥党建“红色引擎”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
  “经过前期的系列调研中,我们发现,仅仅从群众参与度、经费保障、政策支持等这些‘需求侧’发力远远不够,最根本出路在基层党组织这个‘供给侧’。”李少杰告诉记者,“派驻后,我们第一步就是建强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解决突出问题打开工作局面。”
  据了解,该工作队在积极推进强化支部标准化建设中,开展创建“红旗党组织”活动,全面推行“党建﹢”治理模式,完善社区《十要原则》等工作制度,推动基层党组织行有准则、动有依据、做有规范;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干”字擎在头顶,以“红脸出汗”推动“干事流汗”;持续推进“书记讲党课”活动,倒逼党员干部学理论政策、学业务知识,既规范组织生活,又提高了引领能力,党员参与热情高涨。
  为进一步加强实现击破壁垒、建强堡垒,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灵珠山街道乡村振兴工作队在深化党建共建帮扶领域也下足了功夫。
  “我们先后与区财政局、区社会治理中心、区品牌发展中心、高速交警黄岛大队、润德会计事务所、农工商灵珠山分理处、灵珠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柏物业等8家党支部以及新途公益组织等单位,建立了党建联建共建机制。”李少杰介绍说,截至目前,共建单位之间实现定期互通16次,共同商讨问题16个,开展惠民活动27次,做到工作联商、事务联办、服务联推、难题联破。
  聚焦富民增收 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实现“产业兴旺”这一目标,灵珠山街道乡村振兴工作队因地制宜挖掘辖区资源,广辟渠道培育特色产业,将产业经济的发展作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持续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
  据了解,灵珠山街道辖区内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54.6%,有6座小型水库、16处塘坝和5441亩永久基本农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何将传统农业资源进一步转化发展优势?基于此,灵珠山街道乡村振兴工作队进行了系列调研与摸排情况,在其组织、联系下,“乡土情”农副产品销售合作社应运而生。
  李少杰表示,作为公益助农组织,合作社立足公益助农惠农,采取公益无偿的方式收购社区农民自种植产品,目前,已吸纳柳东山、独垛子、窝洛子等股份经济合作社加入。
  此外,该工作队还积极运用派出单位、社会各界力量等资源优势,凝聚起乡村振兴合力,有效推动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其中,协调新区财政局专拨专项资金33万,为帮扶单位维修基础设施,积极为第一书记协调税源项目;争取新区文化和旅游局开展实地调研,围绕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提出“一村一策”,在“中秋”“国庆”假期,开展戏曲小品进社区、走访慰问,举办“世界动物日”“文旅市集”等乡村主题活动;协调新区社会治理中心派出专班力量下沉社区,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网格治理样板化建设,组织开展运动会、文艺惠演等,通过多种服务活动聚民心、提士气,激发合作社群众新活力。
  “同时,我们还结合街道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招商引税,先后引进中油东林集团(青岛)有限公司、青岛华睿源建材有限公司、睿彩供应链(青岛)有限公司等不占用土地资源项目4个,预计(含已纳税)税额5200万元。”李少杰告诉记者,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因地制宜、借势扬长,坚持创新驱动,走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增长路子。
  强服务办实事 做好民生“大文章”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派驻的半年多时间里,灵珠山街道乡村振兴工作队聚焦“关键小事”,在多元共治,拓展精准治理能力;服务共享,提升便民惠民温度等领域,用真心真情办好民生实事。
  围绕坚持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基层自治,变合作社“独奏”为群众“合唱”。该工作队着力提升第一书记为民服务效能,始终坚持把走访调研工作做深做细,把存在问题和群众需求摸准摸实,同时结合帮扶单位特点,围绕“一村一策、一居一特色”的要求,打造了城市社区“小社区·大舞台”和农村社区“乡土情·庭院美”的乡村振兴品牌。
  “实践充分证明,哪个村有一个过硬支部和好的带头人,哪个村就产业兴、群众富、人心齐。”
责任编辑:孟凌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