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新型农民托起乡村振兴新希望

2021-02-19 14:17:00 来源: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年来,寿光一直在“留才、引才”上“大做文章”,让敢想、敢干的新型农民回到农村、投身农业。如今在寿光,中青年已成为种菜管棚的“主力军”,也正是他们,托起了乡村振兴的希望。 

  前些年,不少农村的年轻人都选择城里就业,然而在如今的寿光农村,却出现了大批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的现象。这其中就包括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的村民李万庆,1989年出生的他毕业之后干过汽修、做过技术工人,2013年在父母的反对和周边人的不理解下,回村建起了大棚。

  李万庆说:“那个时候确实顶着一个很大的压力,但是年轻嘛,就是这一次失败了,可以从头再来。硬着头皮往前闯。”

  这几年东斟灌村大力发展彩椒产业,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成为远近闻名的彩椒种植基地。回乡第一年,李万庆种棚的毛收入就超过20万元,是他在外打工的四五倍,这几年,也让李万庆充分尝到了农业带来的“甜头”。现在,李万庆家有3个大棚,毛收入早已突破百万,东斟灌村九成以上的新建大棚也都实现了智能化,村民

  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9千元。收入高了,被吸引回乡的“新农人”也越来越多。

  洛城街道东斟灌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90后”菜农已经达到了17人,“80后”达到了130人,“70后”超过了300人,成为了东斟灌村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近期,菊苣上市收割,供不应求的市场以及每斤10多块钱的行情,也更加让化龙镇二十里铺村崔坤堂坚定了当初的选择。崔坤堂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怀揣着农业梦想回到家乡,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尝试,收获满满的崔坤堂并没有满足于现状。

  坤堂说:“以后我想做水培,常年四季生产,通过自媒体,让咱们寿光的菊苣走向全国各地,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最新鲜最健康的菊苣。”

  近年来,寿光还把提高农民素质、培养职业农民紧紧抓在手上,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和蔬菜产业优势,通过“校园”把涉农专业学生培育成“准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田园”把社会农民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开展了30万农民科技大轮训工程,寿光市技术农民达到2.5万人,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刘蓓 魏平 任杰 杨晓强 据闪电新闻客户单)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