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密:卸下戎装投身万亩良田,筑梦乡村振兴的好青年王伟利
在高密大牟家镇的沃野田间,32岁的王伟利正和当地的农民忙碌着收割菠菜,这是国内知名O2O电商平台每日优鲜集团与高密万亩良田家庭农场达成采购合作的首批订单。作为共青团高密市委推选的高密市乡村好青年,王伟利艰苦创业,依托农场、联合村支部打造“三社合一”农民利益联结模式,带动村集体收入每年提高15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书写了乡村好青年投身乡村、带动致富的奋斗故事。
振兴乡村,让青春梦想在田野间起航
王伟利是一位农民的儿子,继承了祖辈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品质,以新时代创业者的眼界与创新思维,在农业领域走出一条闪亮的青春创业路。皮肤黝黑,不顾晌午的日头,这位激情洋溢的小伙子就是我市万亩良田家庭农场的总经理王伟利。从一名退伍军人到一名经营6700亩农场的职业农民,让王伟利把5年青春奉献给这片土地,不仅有对农业的执着与热爱,更有对家乡的深厚情怀。
“我在外面当了8年兵,退伍回来之后,就发现这个现状跟以前没有什么区别。老百姓还是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地里劳作,我就想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些现状,让老百姓能够增收受益,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正是对家乡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王伟利退伍后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农业创业的行列,在家乡率先成立了家庭农场,通过三社合一模式,把农民的利益链接在一起,带领他们走上了小康之路。
记者了解到,高密市万亩良田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做到集中化、集约化的种植。“这样会大大降低成本,实行大型农机作业。一年到头,人均增收的话就得在4万块钱左右。”王伟利告诉记者,通过转变耕种方式,农民增加了收入,幸福指数得以提升。王哥庄村村民王丰年说:“原先我在家种地,种了20来亩地,一年收入1万多块钱。加入万亩良田以后,租金一亩地给1000多块钱,20多亩地,给2万来块钱。打工一个人一年3万来块钱,俺两个在这儿打工一年比在家种地的时候多增收7万左右。”
创新开拓,做农业技术的排头兵
望着今日生机勃勃,一望无际的农场,王伟利回忆起创业之初那段坎坷不断的经历,感慨万千。“我的农业之路,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很累,也遇到了很多问题。2014年夏天,当时接到了一个不错的订单,育了一批羽衣甘蓝苗子。但是在一中午时间,这一个棚的苗子死了一半,当时感到很心痛,这就意味着前期心血跟前期的投资打了水漂。”痛定思痛,王伟利仔细分析了这次失败的原因,搞农业光靠着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有先进的技术,摸透每一种农产品的习性。于是,王伟利开始四处遍访农业行家里手,学习他们的经验;参加各种农业培训,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这种废寝忘食、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让王伟利快速成长为一名农业技术好手,为创业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学到了技术,回到我们这边以后,然后就投建了我们的育苗大棚,慢慢地有了规模。所有的苗子,我们现在自给自足能达到90%以上。现在咱这个农场总共蔬菜的经营面积是60多个品种,接近3000多亩地,每年单季羽衣甘蓝种植的面积就达到800亩,现在处于亚洲第二的一个规模上。咱们的菠菜种植面积是1300亩,稳居亚洲第一。”王伟利告诉记者,随着口碑和规模的提升,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每日优鲜主动上门对接,并完成11种蔬菜品类的签约。
传承接力,用感恩之心弘扬农耕文化
“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粮食有生命,也有灵性,吃饭不只是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人们咀嚼粮食也是咀嚼时光。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有感恩,有敬畏。”在王伟利的讲述中,他告诉记者,受母亲王翠芬的影响,他对土地、对粮食有一种特殊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情感不但更加浓烈,也转为一种责任。“不仅仅要做产业化,更要通过文化传承,让现在的孩子们感受农耕文化,热爱农耕文化,从去年开始,我们成功策划了首届小麦丰收文化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让我们对于农耕文化传承的事业更有信心。”对于未来的农场的发展,王伟利也有了新的规划,将通过策划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感受新农村、新农场的魅力。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也是一片希望的田野。王伟利正在农业这个光荣而又备受尊重的行业中,用青春与汗水一步步铺筑着自己的创业路。“我觉得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学习的能力,开阔的眼界,创新的思维,和诚实守信的品质。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土地流转的进度,从而实现面积的增加,引进更多的大型农机,打造全省第一家蔬菜种植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让更多的人能够吃上绿色健康安全的农产品。”
青年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也是重要建设者。记者从共青团高密市委了解到,为培育本土人才兴乡、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山东省高密市深入开展“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通过技能培训、政策支持,帮助返乡在乡青年创新创业,并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乡村好青年入党,将其列为村级后备干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三年多来,山东省高密市共选树乡村好青年1242名,带动一大批青年活跃在乡村振兴第一线。 (单小东 崔蕊 徐凤珍 据海报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