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奔小康见闻

2020-07-30 09:16:00 来源:人民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7月30日讯 村道边一幢幢农家小院鳞次栉比,色彩划一的白墙灰瓦让人赏心悦目,用百叶窗、娅王鼓等图案装饰,又融入“那”文化元素……7月21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报道团走进南宁市隆安县那桐镇定江村定典屯,记者们被当地优美的人居环境与浓郁的壮乡特色深深吸引。

  更让大家感受深刻的是该县“产村互动、农旅融合”的模式日益成熟,给老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金福公司工作的村民卢桂莲说:“家门口就能上班、土地流转有收益,加上老公搞养殖,算下来,我们家年收入近20万元呢!”

  这样喜人变化的地方在南宁市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源自近年来该市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该市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最大的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扎实推动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伏天,上林县乔贤镇绿浪村,油茶林宛如千层绿浪。自打响脱贫攻坚战后,当地因地制宜,从原有传统种植业油茶产业上下功夫、拓思路,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我们村建起油茶产业扶贫示范园,就像绿色银行,年年有收益,大大提升了脱贫攻坚质量。”绿浪村脱贫攻坚指导员石晓霏向记者介绍,与示范园配套的,村里还投入324.92万元建设油茶榨油坊,年产成品油6500多公斤,产值达100万元以上,为当地脱贫攻坚助力加“油”。以油茶产业为依托,该村去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6万元以上,贫困发生率降至0.88%,实现了整村摘帽。

  这是南宁通过产业扶贫带贫减贫的作用不断提升、有力推动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缩影。近年来,该市不断完善产业扶贫机制,目前,全市共建成贫困村扶贫产业示范园429个,县区“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0%以上,实现所有贫困村均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产业示范基地覆盖,带动贫困户3.44万户增加收入。

  随着马山、隆安、上林三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现摘帽,该市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43%。当前,该市把工作重点聚焦在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巩固成效,努力实现剩余贫困人口1.88万人脱贫,3个贫困村摘帽。

  今年以来,该市继续坚持尽锐出战、全员下沉,全力打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四大战役”,如目前已完成2020年教育线控辍保学责任状逐级签订,全市共计为16.71万名困难学生发放春季学期生活费补助资金7906万元,发放进度居全区首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医疗保障594475人,参保率99.08%,家庭医生签约率99.99%;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已开工528户、竣工411户,开工率和竣工率分别为100%、77.84%;计划总投资11.75亿元实施24个农村集中连片供水项目,10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生动诠释新时代幸福乡村

  最近一段时间,马山县古零镇羊山村三甲屯的不少民宿迎来了一拨又一拨体验攀岩的游客,村民们忙得不可开交。

  “靠山吃山”。依托天然的岩壁和绿水青山,当地找对了发展路子,用体育做杠杆,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群众的金山银山。

  “国家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落户,我们这里已成为国内外爱好者心中的攀岩胜地。”羊山村村支书李振立说起以攀岩运动为核心的新产业直接撬动村里贫困人口增收和就业,话语中透露着满满的自豪感。 

  羊山村所在的古零镇,近年来也在市住建部门的指导下,创建起市级生态宜居特色小城镇,目前已通过验收,成为乡土特色突出、传统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优良、特色产业发展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城镇。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推动高质量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内涵。近年来,南宁建设江南区江西镇、马山县古零镇2个市级生态宜居特色小城镇,认定横县陶圩镇等7个乡镇为市级生态宜居特色小(城)镇,宾阳县中华镇新塘村委大庄村等10个村屯为市级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综合示范村。通过这些示范带动,加快补齐补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发展条件,促进城乡民生事业均衡发展。

  今年以来,该市还大力筹措“幸福乡村”活动资金,重点实施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村和美为主要内容的“三美”专项活动,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让群众更好共享发展成果

  来到宾阳县陈平镇名山村,这里群山环抱、溪流潺潺,上千亩梅树郁郁葱葱。据介绍,每年梅开季节,这里都有10多万游客前来观光。

  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村近年来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规模效应,并将分到农民手上的4000多亩林地与公司合作开发,依托山地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业,逐步形成以“民宿+文化”“民宿+休闲观光旅游”为主题的休闲乡村旅游模式,让“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成本。

  如今,南宁搭建农村改革政策制度框架,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开展村庄规划建设,初步完成市辖区村庄布局专项研究成果编制;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三农金融服务室”覆盖面达到100%,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聚焦关键环节,该市加强系统集成,放大综合效应,努力探索出具有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经验模式,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动力、活力。

  与此同时,通过深入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推行“双培双带双促”脱贫带头人培育模式等,一个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强起来了,以党建引领促乡村治理水平提升。今年以来,全市1559个村(含农村社区)全部完成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任务。截至目前,获命名自治区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达613个。

  南宁还大力推进自治、法治、德治协同发力,深入开展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打造了宾阳县古辣镇马界村、隆安县那桐镇定江村、兴宁区三塘镇围村等全国乡村治理样板示范村。(记者 乔晓莹)

责任编辑:孙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