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康县: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1-02-25 13:35:00 来源:中国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走进康县,鳞次栉比的小洋楼和各具特色的居民建筑、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家家户户门前的小花园,是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垃圾分类引人走上更“高”的文明,农村污水处理“接轨”城市,是新型农村的典范;农民掀起自主创业热潮,勤劳致富,腰包一天天鼓起来,开着小汽车务农已司空见惯,干完农活后文化广场上健身操扭起来,老人小孩们看见乡村舞台上的戏曲表演乐呵呵笑起来……农民已成为体面的职业,康县的新农村、新生活、新农民让很多人艳羡不已。

  康县连续10年以县委1号文件全面安排部署农业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人民群众如何摆脱贫困,如何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作为不断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康县美丽乡村,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康县篇章。

  “美丽变革”让农民过上舒坦日子

  白墙黛瓦、曲径通幽,不同风貌的居民建筑连片林立、沥青村路户户直通、农家小院修竹环抱、门前花园摇曳生姿……在金秋岁月的洗礼下,漫步在康县王坝镇农民节的举办地何家庄村,美丽乡村的画卷让您会久久沉醉。

  何家庄村是康县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最美缩影,更是新常态下康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见证和背书。据了解,在康县,像何家庄村这样的新型美丽乡村还有很多,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这场美丽变革中,全县350个行政村抖落了满身尘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展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乡村的新气象。

  据了解,康县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村内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怕你们笑话,咱村上的路没硬化的时候,上街赶集,碰到下雨天,我出门就得穿一双鞋再带上双鞋,等出沟了再换上干净的鞋子,哎,别提有多麻烦了。2014年我们村通了硬化路,一下感觉既方便又干净了。”长坝镇大沟村的村民张玉兰笑呵呵地说。

  村庄的蜕变让百姓收获了满满的幸福。“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这么好的房子,自然环境好,居住条件也好,城里有的抽水马桶、现代化家电、环境生活垃圾分类……我们有;城里没有的,小桥流水、清新空气、田园美景……我们也有。咱这村民真的过上了让城里人都羡慕的好日子。”谈及现在的生活变化,村民个个喜笑颜开。

  文明家园建设让农民素养大提升

  村容村貌变美了,文明家园的建设也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素养,走进康县,淳朴的乡风民风扑面而来。

  如何使美丽乡村有质的提升,“文明元素”成了最好的选择,昔日偏远贫穷的岸门口镇杨家河村就是康县美丽乡村内外兼修的典型,该村通过开展“我迈步·你康福”公益活动,通过用文明积分兑换“小确幸”徽章来实现农户微心愿的形式,让群众积极参与村级善行公益、环境卫生、社会公德及农户家庭卫生整治活动,引导农户从转变落后守旧的观念入手,进一步改善精神风貌,激发群众自我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生动力,使群众在参与中受教育、提素质,凝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大精神力量。

  “现在我们的生活很丰富,农村的风气也越来越好,邻里和谐,互帮互助,家家日子都很红火,充满正能量,每个人也都有环保理念,爱护家园,生活品质大大提升了,提起村里的文明实践活动,杨家河村村民夏付仁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对比以前,村里的抱怨和吵架扯皮明显少了,别人提起我们村都是赞不绝口!”

  据了解,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提名城市康县,在深入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的同时,不断提高村民的思想认识和文明内涵,通过墙绘、石刻、宣传画册等方式表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村民日常生活中。大力开展“美丽庭院”、“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尚,促使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环境优美、文明诚信、勤劳致富良好风尚在每一个村落里落地生根。

  致富奔小康共享幸福美好新生活

  “村子美丽了,环境提升了,致富方式多样了,手头富裕了,农民也成了体面的职业。”这是康县众多村民真实的感受。  

  据了解,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康县的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现代农业日益强大,农民的专业素质、创业热情尽情绽放,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应运而生,他们运用自己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正在康县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大显身手。

  崔玉甲是康县碾坝镇私底下村人,他不仅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康县农民,还是农业发展的带头人。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和私底下村村委会主任的他,致力于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带头成立金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进行食用菌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同时还辐射碾坝镇私底下村、安家坝村、大庄村、太石乡李湾等镇村的木耳产业发展,还利用废旧菌包的再加工、再利用,变废为宝,达到产品生产再循环,形成了农产品产业链,2020年光食用菌包就生产了500多万袋,年产值达1600多万元,带动了当地90多户,200多人脱贫致富。崔玉甲成为了远近闻名带乡亲奔小康的“大能人”。朱彦杰也是土生土长的康县岸门口镇朱家沟人,10年前他还在康县城白云山脚下开办着自己的农家乐,日子过的平淡,然而当他看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巨变后,他萌生了想在自己家乡大干一场的决心,于是就开启了他的又一次创业之路。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实干,成了乡村旅游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雁”。

  “我们这个村主要是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房屋流转把传统村落进行改造和再保护,打造了50间“五福临门”的民宿。今天有一批兰州的游客才刚走,他们说住在这儿安静、舒适,尤其是环境和空气特别好,下次他们还准备带上朋友再来体验一番。”当笔者问到经济收入情况以及村民收入情况时,眼前这个开办民宿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也是该村副书记朱彦杰乐呵呵的告诉笔者,“去年收入大概在30万左右,带动入股贫困户48户,带动劳务用工56户,去年光务工费就发了16万多,村民们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所以都喜欢在我这干,即离家近又能照顾一家老小。”

  不只他们,在康县,还有一大批扎根于农村的“大能人”,他们已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力军,不仅在勤劳致富中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品质,更带领广大农民在康县这片土地上建设着美丽乡村,共创着幸福新生活。(崔丽红)

责任编辑:孟凌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