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蕴:以文化旅游筑就乡村振兴的美途佳境

2021-02-26 14:35: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年来,富蕴县立足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保存完好的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唤醒乡村沉睡的美丽,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文化方案、旅游路径,奏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之歌。可可托海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精心调绘出了一抹亮丽色彩。

  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铸魂育人

  可可托海的历史伴随着“红色”基因长存,可可托海因“三号矿脉”盛名。“三号矿脉”曾经被一个“Ⅲ”代表着。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国家矿山公园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和研学基地。红色文化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

  权威资料显示,“三号矿脉”在助推“两弹一星”等强国强军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被誉为“中国稀有金属工业的摇篮”、共和国的“英雄矿”“功勋矿”。由于其独特的战略地位,早期的“三号矿脉”在外界看来一直是不解之谜。这座有着半个多世纪开采历史的矿山,为可可托海小镇增添了无穷魅力,也铸就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底蕴。

  长年生活在可可托海的老人说,可可托海的冬天,寒流是可以看得清楚的,就像黏稠液体一样。就是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一批批建设者们怀着一腔报国热情相继从四面八方奔向这里,他们修平了通往大山深处的路,拦河筑坝建造了电站,盖起了厂房、学校、医院……他们为这里带了文明、光明和勃勃的生机。

  半个多世纪过去,一代一代的建设者前仆后继,他们中的许多人静静地安卧在了可可托海的山坳里。但是山水不会忘记,可可托海的一草一木都不会忘记,曾有那样一批人,把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挥洒在这里,铸就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精神,而这一精神如今已经成为可可托海红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人的成长。

  民俗文化培育乡村振兴乡愁记忆

  塔拉特村是可可托海唯一一个村落,这个小小的国家AAA级景区位于额尔齐斯河的源头,村中184户哈萨克族居民用最真实的生活演绎着最美的牧色人文,培育着最深的乡愁记忆。

  站在相对高差约50米的观景台俯瞰,塔拉特村良好的自然生态基底尽收眼底,绿色葱茏的景观风貌、牧人的牛羊转场……尽显着地域特色和传统民俗文化。

  2016年以前,村里的人们还主要依靠传统的农牧业维持生活。从这一年开始,塔拉特村搭上旅游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快车,全面开展了美丽乡村、额河旅游特色村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建设项目,依托现有的区位、自然资源、民俗风情、农牧业及劳动力资源等优势,通过投资兴建基础设施、旅游设施,完善丰富旅游服务等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立属于可可托海的哈萨克族特色民俗文化村落,逐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产业链。同时,塔拉特村目前已初步形成民宿主题,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在新疆同级同类景区中形成一定的差异性。如同待嫁的新娘,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竞相一睹她的美丽容颜。

  民宿如今已成为塔拉特村的重点发展产业,民宿文化的深入挖掘,带动和盘活了该村的优势资源,村民既可通过民宿提高收入,又可销售自种土特产、自制手工艺品给游客,在民宿中参与就业和经营管理,实现了“民房”变“客房”,“资源”变“资本”,“村庄”变“景点”,目前塔拉特村人均收入达2万元以上。

  如今的塔拉特村,一年四季都是美的,她无时无刻不彰显着无比诱人的魅力,成为民俗文化的乡愁记忆。

  山川文化描绘乡村振兴山水画卷

  可可托海的美,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蓝色的河湾”,富有诗意的词句总能唤起人们对它的无限向往,犹如一块巨大的蓝宝石挂在西北边陲。这里的人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向前,如今正生活在山水画卷中一般。

  可可托海被如梦似幻的风景包围着,这里有额尔齐斯大峡谷、钟山、宝石沟、白桦林、夫妻树……柔美和刚硬的自然景观让可可托海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冬春之际的可可托海到处都是白的,河面、山体,在太阳的照射下有点扎眼,由鹅卵石和积雪构成的圆滑的雪丘错落摆开,如诗如画,从山的最高处俯瞰,像极了传说中的广寒宫殿。

  夏秋之际的可可托海处处充满了生机,绿的松、蓝的水、挺的山,随处框出一块儿风景都是一幅相得益彰的唯美照片。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山川美景,可可托海被冠以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风景区、最佳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等诸多美誉。

  巴哈提别克·加斯木汗自小生活在可可托海,提起可可托海的变化,连连称赞。“可可托海也曾经辉煌,但是近些年来的发展,不仅重返当年的辉煌,更让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如画般的地方。镇区的房屋是新的、道路是新的,周边是秀美的山川,我们因为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旅游小镇而感到发自内心的幸福。”巴哈提别克·加斯木汗说。

责任编辑:王丽亚